從前,有位專修菩薩道的尸毗王,帝釋天王想試探尸毗王的慈悲心,便請天神化做鴿子,天王變成大鷹。鴿子一見尸毗王,便躦進國王腋下哀求救命,同時間,緊追在後的大鷹也來到了殿前,並目露兇光地說:「我多日未進食,飢渴難忍,快將鴿子歸還給我!」國王:「依我的菩薩戒,我須滿眾生願,所以我將保護這隻鴿子。」大鷹回答:「如果您的願力不可動搖。那麼,我也是眾生之一,您將如何滿我的願呢?」
國王心想:「如果要滿牠的願,必須要犧牲另一個生命,這樣也違背我的誓願。而且如果犧牲另一個生命,這將造下殺生的罪業,以後大鷹與我也將受到殺業的苦報,這輪迴之苦將更難止息,更遠離了我給與眾生安樂,拔除眾生痛苦的本願,這該怎麼辦呢?」國王低頭靜默一會後,抬起了頭,臉上散發出堅毅且慈悲的神情,抽出身上佩刀,割下自己身上一塊肉,交給大鷹。大鷹說:「您想用此肉來換鴿子,是否應用秤子看兩者的重量有沒有相等?這樣才公平吧!」
國王於是將鴿子放在秤子的一端,自己的肉放在另一端,此時天王又運用神通力將鴿子變的很重,國王又忍痛割下另一塊肉,仍然還不夠。國王還想再割第三塊肉時,旁
邊的大臣連忙阻止國王說:「尊敬的國王!請不要理會那隻老鷹無理的要求,把牠趕走就好了。」國王:「不能這麼做!眾生一律平等,我當犧牲自己的肉,來同時滿足鴿子與大鷹的願,也藉此實踐菩薩道,這是可遇不可求的實修機會,請你們隨順我的心願吧!」
但任憑尸毗王不斷割下身上的肉,仍然無法讓秤子平衡,大鷹:「現在你應該知道後悔了吧?放棄吧!我勸你還是把鴿子交給我,這樣還可以保住一命呢!」
此時國王虛弱無力地說:「寧捨生命不捨戒!」國王說完,使盡餘力,登上秤盤,平衡了秤盤!國王滿足微笑的說:「鴿子獲救了!」這時,天王現出巍然莊嚴的天身:「你今天做了如此難能可貴的事,你想要得到些什麼?」尸毗王回答:「我不想要別的,我只求利益一切眾生而成佛!」天王:「這以經超乎我的能力,我自己也還要受輪迴之苦啊!」國王:「那我別無所求!」於是又說:「如果我捨身救鴿至始至終沒有絲毫悔恨,那麼我的身體將恢復如初。」就像佛經記載的許多菩薩行誼一樣,只要是悲心徹骨髓的無私奉獻,他所受到的苦難,將因為他的堅守誓願的願力而恢復如初。尸毗王話一說完,馬上恢復原來的身體。此時人天同慶,歡喜雀躍,讚悲壯行,歎未曾有。尸毗王就是釋迦牟尼佛往昔修行菩薩道的前身。
尊貴 龍德嚴淨仁波切(龍德 上師)開示
一個人若只會不斷享受他人的基業,而不懂得付出,將來會越來越貧困。佛陀並非坐著讓人伺候、供養,而是以慈悲心去度眾生、服務眾生,從不休息間斷。因此,學佛修行之人,應了解因果業報之道理,捨棄私心私欲,不斷以利他行,藉此積資淨障,人生才能因此而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