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經—妙法蓮華經的由來
法華經28品—妙法蓮華經在講什麼
法華經—念妙法蓮華經的感應
法華經第25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法華經—妙法蓮華經重點
護持法華經—觀音山 12月1日 《妙法蓮華經》祈福除障法會
法華經 大乘妙法蓮華經
經中之王—妙法蓮華經
《妙法蓮華經》為何能被稱作「經中之王」?其殊勝由此可見一斑,佛家語講:「不入法華,不知佛恩之浩瀚。」許多高僧大德都因為持誦《妙法蓮華經》而進入禪定境界,因為持誦《妙法蓮華經》而開悟的更是不在話下。
醍醐,性甘美溫潤,氣味清涼,古代奉為上品,而《妙法蓮華經》即為法之醍醐。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妙法蓮華經》乃是萬經之王,眾經中最尊者,諸經法中第一,所以有機會抄寫、助印、讀誦這一本成佛的經典,功德不可思議。」
在《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記載:「若人得聞此《法華經》,若自書,若使人書,所得功德,以佛智慧籌量多少,不得其邊。」
法華經—妙法蓮華經的由來
《妙法蓮華經》中記載,偉大的佛陀在菩提樹下,靜坐四十九天,而在第四十九天─臘月初八日,夜睹明星、大徹大悟、見性成佛,以無礙的慧眼,慈悲觀照六道眾生,佛陀當下證悟了實相。後世將此日訂為「佛陀成道紀念日」。
佛陀了知眾生的根機及度化的種種因緣:
天道眾生,住在七寶建構而成的宮殿中,終日遊戲天上、衣食無虞;人道眾生,飽受生老病死之苦;餓鬼道眾生,咽喉細如針,飢渴難忍卻無法進食;畜生道眾生,蒙昧愚痴,常遭宰殺;而地獄道的眾生,更是長久處於大火燒煮等極苦中,始終無法出離…。
於是,佛陀入甚深禪定,再度觀察眾生不斷生死輪迴受苦之因,發現一切皆因眾生心念無常…,時而起善、時而生惡,善惡業夾雜,貪瞋痴三毒熾盛,不斷受業力繫縛受生,而得種種苦樂境界。
佛陀隨即開示:「眾生造業,在五濁惡世中常受苦果,若能了解一切執著都是苦的根源,願意捨棄一切,出家修無欲梵行,觀察事物生、住、異、滅的無常真相,便能捨離執著、降伏煩惱魔軍,得離六道輪迴之苦!」
「惟願世尊,轉於法輪,度脫眾生,開涅槃道!」大梵天王這時候懇請佛陀轉法輪,佛陀慈憫眾生,以大悲願力講經說法四十九年,以無上佛智,開演種種殊勝妙法,度化無數眾生離苦得樂、破迷歸覺,終而邁向光明的解脫大道,不再輪迴受苦。
佛法是所有眾生一切幸福安樂的泉源,不僅拔除一切痛苦,更令我們得到最究竟圓滿的安樂。偉大的佛陀以一大事因緣,降生在娑婆世界示現成道,就是要揭示實相與所有眾生:「人人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
法華經28品—妙法蓮華經在講什麼
偉大的佛陀在《妙法蓮華經》中開示:「為求聲聞者說應四諦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槃;為求辟支佛者說應十二因緣法;為諸菩薩說應六波羅蜜,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成一切種智。」六波羅蜜概括菩薩修行方方面面的總集,所以又稱六度萬行。
《妙法蓮華經》云:「若人發心起塔、建寺、造像,如是諸人等,如見無數佛,自成無上道,廣度無數眾。」若有淨信之心造佛形像,一切業障莫不消除,所獲功德無量無邊。
開悟的楞嚴 成佛的法華
古德云:「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不讀《楞嚴》,不知修心迷悟之關鍵;不讀《法華》,不知如來救世之苦心。」在《妙法蓮華經》的經文字句中不斷地重覆強調此經的功德殊勝,靈感無比。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 我們只要能聽見這部《法華經》,都已經結下《法華經》的殊勝成佛因緣。況且一日之內要受八關齋戒;同時恭誦一部《妙法蓮華經》,這功德大得不可思議。」
許多高僧大德都因為持誦《妙法蓮華經》而進入禪定境界,因為持誦此經而開悟的更是不在話下。佛家語講:「不入法華,不知佛恩之浩瀚。」從古至今,已經不知道有多少人依法而修,得到現世安樂吉祥,往生極樂的。
諸佛菩薩佛眼洞照,悉知悉見,為眾生演說《妙法蓮華經》,告訴眾生立即改變命運之法。在《妙法蓮華經》的經文字句中,也不斷地重覆強調此經的功德殊勝,靈感無比,授持讀誦,必得大利益。
妙法蓮華經名句
今摘錄經中部分經句如下,願聞者生大信心,授持讀誦《妙法蓮華經》。
(一) 爾時佛告常精進菩薩摩訶薩:「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法華經》,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是人當得八百眼功德、千二百耳功德、八百鼻功德、千二百舌功德、八百身功德、千二百意功德,以是功德、莊嚴六根,皆令清淨。」
(二) 佛告藥王:「又如來滅度之後,若有人聞《妙法華經》,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隨喜者,我亦與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三) 「藥王今告汝,我所說諸經,而於此經中,法華最第一。」爾時佛復告藥王菩薩摩訶薩:「我所說經典無量千萬億,已說、今說、當說,而於其中,此《法華經》最為難信難解。」
法華經—念妙法蓮華經的感應
《妙法蓮華經》,即便僅聽聞一偈也能獲得菩提心
經典紀載,自發起菩提心起,須歷三大阿僧祇劫方得成佛。可以說,菩提心是成就佛道的金鑰。
《妙法蓮華經》有云:「如果有人受持、讀誦、正憶念如是經典,解其義趣,如說修行,當知是人行普賢行,於無量無邊諸佛所深種善根,為諸如來手摩其頭。…以此功德利益,智者應當一心自書、使人書、受持、讀誦、正憶念、如說修行,能具無邊勝福。」
當我們在誦經,身旁周遭的眾生都會得利益;誦經時要發菩提心,心要虔誠,念出聲音來,誦經的功德才會殊勝。如果只是流於有口無心,那功德肯定是寥寥無幾。
慈悲 龍德上師曾開示:「一個人如果生起菩提心,再去做事、去修行,就算只是做掃地工作,也是功德無量!」 發菩提心是學佛修行非常重要的環節。
《妙法蓮華經》云:「於如來前聽聞《妙法蓮華經》,即便僅聽聞一偈,能對之生隨喜想者皆可獲菩提心。」我們從經句中可清清楚楚知道,即便只是聽聞一偈,也能獲得菩提心。
誦經的關鍵在於虔誠心,具虔誠心恭誦大乘佛經,就能心心相印,了解佛經之意涵,理解經典妙義。若是虔誠恭敬地念誦,能快速洗滌心靈、改變心的狀態、令身心輕安,甚至獲得菩提心。
所以,誦經不僅僅是念誦、學習經典文字義理,更重要的是,誦經的本身就是一種修行,端正身體、嚴持攝心,不起分別念來誦經,對於修持禪定大有助益。
當你在讀誦佛經時,佛經典籍裡的字字句句都是解人迷津,導人開悟的文字,無論是否了解經義,只要讀誦入心,就能存入八識田中,產生開智慧的相續,自然煩惱會減輕,甚至滅除。
念妙法蓮華經的感應
宋代有一位女子在黃絹以刺繡的方式來繡《妙法蓮華經》,總共繡了十年的時間,才完成一部《妙法蓮華經》。在刺繡經文的期間,當女子繡到〈化城喻品〉時,針尖上出現了幾十粒舍利子。
同樣在宋朝,還有一位宋從雅,恭誦《妙法蓮華經》二萬餘部,禮佛百萬拜,迴向求生淨土,祈願能臨終無病且往生無礙,果然在他臨命終時,是坐著自在往生的,得到西方聖眾前來接引。
《妙法蓮華經》為何能被稱作「經中之王」?其殊勝由此可見一斑,許多高僧大德都因為持誦《妙法蓮華經》而進入禪定境界,因為持誦《妙法蓮華經》而開悟的更是不在話下。從古至今,已經不知道有多少人依法而修,得到現世安樂吉祥,往生極樂的。我們只要能虔誠受持、讀誦、解說、書寫、供養《妙法蓮華經》,必能所求滿願。
慈悲 龍德上師以中國晉朝 曇翼法師聽聞、受持《妙法蓮華經》修成正果的公案,勉勵參加觀音山6月30日《妙法蓮華經》祈福除障法會,共同恭誦圓滿《妙法蓮華經》,隨喜發心助印並與大眾結緣此殊勝經典。上師開示,中國晉朝 曇翼法師前世聽聞七年《妙法蓮華經》的功德,從山雞投生為人,具足善因緣跟隨天台宗十七代祖師 法智大師出家修行。出家後,曇翼法師一法十年如一日的精進修持《妙法蓮華經》,受到 普賢菩薩考驗後,成為 普賢菩薩的聖眷屬,天放祥瑞之光,當生成就道業。
此經之功德殊勝廣大,無法可用世間數字量測說明,想要快速累積功德,成就解脫道者,應該多讀誦,一切的靈妙皆在經中。
法華經第25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靈感的〈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源自於《妙法蓮華經》
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是最為大家所熟知的菩薩,對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的信仰,根本的源頭可以追溯到《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出自於《妙法蓮華經》的第二十五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很靈感,有求必應!在媽媽圈裡非常有名,尤其是想要求子、求懷孕順產,生子乖巧聰明者,都會互相推薦要恭誦此部經典。
曾經,有一位女眾,在懷孕初期有流產症狀,除了需要打安胎針之外,還需要臥床安胎,在經人建議可念誦〈普門品〉迴向功德後,流產的症狀減輕,後來甚至恢復到可正常活動,並順利生產。
也有懷孕胎位不正者,醫生說要剖腹生產才行,經人結緣,開始恭誦〈普門品〉,果然蒙慈悲觀世音菩薩賜福,胎位轉正,也就無須剖腹,自然順產。
佛陀在《妙華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開示道:「觀世音菩薩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饒益,是故眾生常應心念。若有女人,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眾人愛敬。」
如果我們身邊也有準備懷孕或是已經懷孕的婦女,都可以將此殊勝的法門與其結緣。讀誦〈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可以在〈普門品〉三根普被的法門中,得到無窮無盡的現世利益和出世間利益,更何況是有福德因緣得以恭誦一整部的《妙法蓮華經》,其功德利益更是廣大不可思議。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記載到念誦 觀世音菩薩聖號的功德利益
大家都知道〈普門品〉,普門示現三十二應化身,三十二應化身只是表法而已。祂不只三十二,祂一發光,應以長者身得度,即現長者身而度之,祂就現長者身了;以大自在天身得度,就現大自在天身了。為什麼要變來變去?視不同的因緣根器,示以不同的度化,那也是就是大慈大悲地示現。
觀世音菩薩是三世諸佛的悲心總集,視一切有情為獨子,在三千大千世界中以種種化身度脫眾生,解救眾生身體上的痛苦,拔除眾生心中的煩悶,又名「觀自在菩薩」。於任何怖畏急難之中能施無畏,故被稱為「施無畏者」。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記載到念誦 觀世音菩薩聖號的功德利益之一為「或遭王難苦,臨刑欲壽終,念彼觀音力,刀尋段段壞。或囚禁枷鎖,手足被杻械,念彼觀音力,釋然得解脫。」在二次世界中大戰中,就曾發生過 觀世音菩薩顯靈應化,自槍口下解救虔誠念誦聖號之人的事蹟。
中日戰爭開打之後,日本人在熱河朝陽縣清鄉,發布通知民間不得收容土匪,如果查明屬實,就與土匪同罪。當時倓虛大師的徒侄清淨法師,因騎驢去趕集,天晚留宿在道士廟,夜間土匪也到廟裏住宿用膳,天未亮即離開。
第二天早晨日本軍隊趕到,得知土匪在廟裏食宿已去,不分青紅皂白,把廟裏道士及借宿僧人清淨等,一併捆綁至沙灘。在臨執行槍決之前,清淨法師曾苦苦哀求,回寺拜師之後,再來就死,翻譯官和日本人都不許;又懇求望空拜辭,才允許,因此行走落後。
日本軍槍斃前四人後,對著清淨法師連發三槍未響,人亦未死。日本人很驚疑,問他是不是有什麼邪術?清淨法師回答:「我出家人什麼邪術也沒有,惟念 觀音菩薩求往生,速免人間痛苦。」
因為日本人多信佛,聽清淨法師這麼說,亦深信菩薩有感應,遂命人將其釋放,稱他為鐵頭羅漢。殺人武器雖不同,今以槍斃,雖不似刀之段段壞,而連發三槍不響,亦如同此理,能解脫災難。
念 觀音、拜 觀音,自己更要期許做 觀音,慈眼視眾生,見到不喜、不悅的人事物,不以怒目對待。再者,不論是惡言、吵聲、罵聲,都要如 觀世音菩薩般,化一切音聲為梵音、清淨音;學 觀世音菩薩,多說柔軟語、慈悲語、歡喜語。
法華經—妙法蓮華經重點
妙法蓮華經重點一、讀誦妙法蓮華經能令人相貌端嚴
在《妙法蓮華經》的〈隨喜功德品〉中,佛陀告訴 彌勒菩薩,如果有善信對別人說:「某處有法華法會,我們一起過去聽經吧。」若他帶著別人去參加法華法會,即便那個人只聽了一會兒就離開了,單憑這個功德,這位善信來世就可以生到大菩薩們所在的地方,身無殘疾,相貌端正。
在未來世,這個人的長相究竟有多好看呢?
經文中有十分詳細地描述。比如,他的鼻樑長得高且直,不扁、不歪;額頭平正,沒有皮膚病;牙齒潔白整齊,不黃、不黑、沒有蛀牙;嘴裡不會長口腔潰瘍、口氣清香如優曇缽花。
佛陀說,上面所言,只是勸一個人參加法華法會的功德,何況有人能夠一心讀誦《法華經》,乃至如說修行,那功德就更不可思議了。
在眾多佛教經典中,《妙法蓮華經》無疑占據了極其重要的地位。佛陀住世四十九年,《妙法蓮華經》是佛陀住世最後八年所說的法,也是大乘佛教中極為重要的一部經典。佛陀總結了過去四十多年的教法精華,提出諸佛教化眾生的各種善巧方便,其實只有一個目的,便是引導大眾邁向成佛之道。無論是追求個人解脫的阿羅漢,或自利利他的菩薩行者,每個人都有能力成為圓滿覺悟的佛陀。
近代天臺宗 倓虛大師便經常勸人,再忙也要讀《法華經》,即使無法誦讀全部,也可以每日一品為定課。因為殊勝的《妙法蓮華經》提供了六十種修行方法,包括受持、讀誦、書寫、為他人宣說等,一點一滴都是成就佛道的資糧。
妙法蓮華經重點二、虔誠受持、讀誦、解說、書寫、供養《妙法蓮華經》,必能所求滿願
《妙法蓮華經》普賢菩薩勸發品:「普賢!若於後世,受持、讀誦是經典者,是人不復貪著衣服、臥具、飲食、資生之物,所願不虛,亦於現世得其福報。」等於就是讀誦、受持、書寫、解說、供養《法華經》者,皆可得無量功德,功德之大,連佛也沒有辦法計算得出來。我們只要能虔誠受持、讀誦、解說、書寫、供養《妙法蓮華經》,必能所求滿願。
佛告諸比丘:「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妙法華經.提婆達多品》,淨心信敬,不生疑惑者,不墮地獄、餓鬼、畜生,生十方佛前,所生之處,常聞此經。若生人天中,受勝妙樂;若在佛前,蓮華化生。」恭誦《法華經》,既能消除貪欲,又能福報增長,還可以在未來世不墮地獄、餓鬼、畜生道,可投生在佛國淨土。
妙法蓮華經重點三、想要快速累積功德,成就解脫道者,應多讀誦妙法蓮華經
《妙法蓮華經》中記載:「藥王今告汝,我所說諸經,而於此經中,法華最第一。」爾時佛復告藥王菩薩摩訶薩:「我所說經典無量千萬億,已說、今說、當說,而於其中,此《法華經》最為難信難解。」 此經之功德殊勝廣大,無法可用世間數字量測說明,想要快速累積功德,成就解脫道者,應該多讀誦,一切的靈妙皆在經中,不可言說。
妙法蓮華經重點四、讀誦妙法蓮華經可投生在佛國淨土
諸佛菩薩都發願弘揚的《妙法蓮華經》
多寶如來本為東方過去古佛,以神通願力現身聽釋迦牟尼佛開示《妙華蓮華經》,讚嘆法之殊勝。
佛告諸比丘:「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妙法華經.提婆達多品》,淨心信敬,不生疑惑者,不墮地獄、餓鬼、畜生,生十方佛前,所生之處,常聞此經。若生人天中,受勝妙樂;若在佛前,蓮華化生。」誦《法華經》,既能消除貪欲,又能福報增長,還可以在未來世不墮地獄、餓鬼、畜生道,可投生在佛國淨土。
妙法蓮華經重點五、助印妙法蓮華經功德無邊殊勝
《妙法蓮華經》云:「若但書寫,則命終時,當生忉利天上,天女作眾伎樂而來迎之,乃至為千佛授手,令不恐怖,不墮惡趣,即往生兜率天上彌勒菩薩所,有三十二相大菩薩眾所共圍繞,百千萬億天女眷屬。以此功德利益,智者應當一心自書、使人書、受持、讀誦、正憶念、如說修行,能具無邊勝福。」
古人云:「一世利人以言,萬世利人以書。」貴在流通於天下後世。助印可與十方大眾結善緣,福慧增長,招感諸事吉祥!
妙法蓮華經重點六、情慾不斬,道業難成
《法華經》中〈安樂行品〉 有講,就是不與小女、處女、寡女等共語。你是一個學佛修行的人,不要一直跟她們講話。若你要給異性說佛法,不露齒笑,就是很莊嚴,或者結一個手印。你如果在弘法的人,想弘得長長久久,度眾順利無礙,就要把佛陀的言教行持得非常好,才能度眾成功。
一念妄動,戒行全毀
佛陀講,慎勿視女色。女人不要看男人,會起情慾心,跟同性的講也一樣,要謹慎這些事情。對於有修行的人而言,情慾心一起,就沒辦法修,道業就毀了。很多修行人,他守五戒、清修,或者有的出家人,他一直到破戒、違誓的臨界點之前,有很多的行止就已經在鬆動。他已經在為自己的造業鋪路布局,達到他破戒的這個事實,就是他從看到這男色、女色開始。
動機影響結果,您修行動機對了嗎
行者要先純正自己的心念、念頭,叫做正心思念。舉個例子,現在請一位男眾來跟這些女眾講自身修行心得。這位男眾坐下來,他就開始神魂顛倒,耍寶、獻媚、出風頭,講話就開始要輕浮占便宜,讓女生來欣賞,這個就是沒有正心思念。
想其老者為母,長者如姐,少者如妹,稚者如子。反過來,女性也一樣。行者不但應該秉持著良心持戒,還要對於眾生生度脫心。講佛法的時候正心思念、息滅惡念,要把淫思、惡念去除,修行人安全,跟其接觸的人就安全。
如何正心思念?修行人就是要以佛法,不求回報的心,來利益眾生。自身是一個有良心的人,處於五濁惡世中修行,很難修,要怎麼樣才能平安過關?一定要有出離,所以不會跟眾生結這些淫緣、邪緣,不為這個世間的塵埃所染汙。
妙法蓮華經重點七、真正的勇敢 如處變不驚的智慧
在《妙法蓮華經》也有講到十多種,好像十六種的神通遊戲三昧。為什麼叫做神通遊戲?就菩薩祂一切都好像在遊戲一般,祂是不執著。如果有人說:某某人,你給我滾過來!凡夫聽到,會想:你叫我滾過去?你是什麼?你是老幾?但是佛不會,佛祂沒有這個火氣,這就是佛跟凡夫的差別。那佛會不會過去?不一定,要看佛的智慧。佛的一顰一笑、舉手投足、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具義,所以你不要失去智慧覺照,你要想現在這個緣境,我應該做什麼樣的舉措或者是言行?應該怎麼樣正確地來處理?不要被嚇呆、嚇傻了。
我們心裡要有一個智慧,如果對方比較強勢,不是說你也要跟他一樣強勢,或者你比他強勢,才叫勇敢、男子漢、不怯懦。你要帶著一個智慧心,去想你的目的是什麼?你的目的,如果是讓他明白一個佛法的道理,或者把一件事情講分明。如果是這樣,能達到你的目的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
這一句咒語,你也常說嗎?
很多人常常嘴巴持一句咒語,他說:「我腦袋一片空白。」不要講這種話,這話對你有什麼好處?你腦袋不會一片空白的。你去醫院檢查,醫生他也不會說:「某某先生,你的腦袋一片空白」。你可以一時好像很驚訝、很錯愕,但是你立刻要想到我必須鎮定下來,必須保持著智慧觀照覺察,必須要讓自己能夠沉得住氣、心能穩定,任何時間都這樣。該柔軟就要柔軟,該善巧要善巧,該承擔就承擔,該勇敢就勇敢。
妙法蓮華經重點八、執著是一種愚痴
佛陀的慈悲善巧
《妙法蓮華經》有講到幻化之城的譬喻,釋迦牟尼佛在度化祂的弟子,在發菩提心、行菩薩道的時候,弟子有的很辛苦,真難修,請示佛陀什麼時候會修成佛?佛開示:「你看那裡有一個城堡,我們進城就成了,快了快了。」一進去那是幻化的,用這樣的善巧方便來引度眾生。
廣設法門接引眾生
地球上大部分的人,對世間法是相當執著的,都是無明的,他的理智智慧都是愚痴闇鈍的。《佛說四十二章經》的經文:「視方便門,如化寶聚。」方便門就為了教化眾生,佛陀在真實的一乘法門之外,另設的種種法門,所以有三乘佛法,五乘佛法等等。那成就佛道,不就是一乘法門嗎?第一義諦。那為什麼還有這麼多的法門?就是方便,眾生的因緣根器、智慧業力都不一樣,所以要有很多的法門。
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這種方便的法門就像化寶聚,就是中國的聚寶盆一樣。看過魔術的書,學過魔術的技巧都知道,魔術師在變化,盆子裡面藏了很多的珍寶,這都是假的。所以方便法門是幻化的,不可以執著,也就是說這些出世間法,很多的方便法門,就是不要去生起執著心。
重點九、一佛出世,千佛擁護
《妙法蓮華經》後面的〈陀羅尼品〉中講到,四大天王會護持講這部經的法師,所謂一佛出世千佛擁護,何況凡夫。有福報承擔佛事道務,要能與他人協調配合才能圓滿承辦。
面面俱到,能修萬德萬行
力行各種善行,跟人協調配合就是在廣結善緣,方可得道多助。做事面面俱到,才能修萬德萬行。
在佛門中承擔佛事道務,要懂得協調配合,一人能力有限,唯有共緣共福才能承辦。一佛出世還要千佛擁護,何況凡夫;廣結善緣,處事圓融,才能自利利他,修萬德萬行,成就佛道。
妙法蓮華經重點十、我慢如山高,容易遇到大障礙
檢測真道行,一試便知
法達法師講,出家研讀《妙法蓮華經》到現在讀了三千部,三千部都背起來了。六祖大師說,難怪你來見我,既然要來拜我,頭又不觸地。六祖大師跟他說,等你誦《法華經》一萬部,而且了解經義經文的內容意義,而且也不覺得自己超勝的時候,你才跟我齊頭並進。
雪山大師入皇宮後,請他入坐,宮女上菜時,端給梁武帝、誌公大師的都是那種非常好的菜餚。宮廷的宴席就是一般難以想像的,故意端過大師前面,端給大禪師的就是一般民間的素菜。當一道、兩道,到第二道菜他就生氣了。讓大雪不能靠近他的禪定,兩道菜就破掉了。因為有我慢。
現在社會能修禪定不容易
雪山禪師他在雪山有六年或者十年的禪定,你一生都不會有。我們現在社會,你要達到六年禪修、十年禪修,除非出家眾,不然一生都不會有。
在生活當中常常容易隨著緣境、遇到順境起了我慢心,有我慢的人,道業容易像前面有一座山擋著走不通,遇到大障礙。
已經廣學博究,變成一個飽學之士、通達經藏的人。但是你的我慢心又起,所以道業又有障礙。要記得我慢山高,我慢就像你前面有一座山擋著走不通了。有我慢的人等於遇到大障礙。
護持法華經—觀音山 12月1日 《妙法蓮華經》祈福除障法會
參加《妙法蓮華經》祈福除障法會
觀音山 12月1日將舉辦《妙法蓮華經》祈福除障法會,雖然恭誦一部經典的時間有點長,我們的身體難免會覺得勞累、不適,但是這一點點辛苦,值得我們忍耐。
過去生我們以身、語、意造作種種的惡業傷害眾生。而今有幸得上師三寶賜福,讓我們有福報可以受佛戒,同時藉著團體共修共福的緣分,來恭誦一部《妙法蓮華經》非常難得,請大家要把握機會參加。
讀誦《妙法蓮華經》同時受持一日夜八關齋戒

八關齋戒是什麼
八關齋戒是偉大佛陀為在家弟子所制定,目的是為了讓在家的男女二眾,能快速累積功德,具足出世解脫的善根。
受持「八關齋戒」功德很大。《十善戒經》云:「持此八戒受齋功德,不墮地獄,不墮餓鬼,不墮畜生,不墮阿修羅,常生人中,正見出家,得涅槃道;若生天上,恆生梵天,值佛出世,請轉法輪。」故此八戒,又稱八種勝法,福報優厚。
「八關齋戒」
「關」是「禁」的意思,指關閉眾生流轉生死之門。這裡需要關閉殺、盜、淫…等八種罪過,在這一日夜的戒期中不能違犯,稱為八關。
「齋」意為「不非時食」,正午用過藥石後,不可再吃東西(治病藥物例外)。八戒中,前七條為「戒」,後一條過午不食為「齋」,合稱為「八關齋戒」。
八關齋戒戒期
八關齋戒無論是出家、在家居士都可以受持的戒律,戒期僅一日夜,如果八條戒律沒有違犯,就算守戒圓滿,可獲無量功德。在《無量壽經》云:「齋戒清淨一日一夜,勝在無量壽國為善百歲。」
在持守八關齋戒的一日夜(當從法會中,慈悲 龍德上師座下受戒後,一直到隔天的早上太陽升起)要守住以下八條戒律,一日夜的時間很短,體驗猶如出家人一般清淨的生活,卻可以累積大福報!
八關齋戒內容
一、不殺生
不故意殺害有生命的眾生,如人、動物、小昆蟲及墮胎。
二、不偷盜
對於一切財物,乃至一草一木,非自己所有而取,或是不論用任何手段,如騙取、強奪、霸佔等皆算是偷盜。
三、不淫欲
凡與男女兩身相和合,皆稱為淫。受八關齋戒時,要禁止正淫,也就是正當的夫妻關係也不可以。
四、不妄語
不說謊、搬弄是非、惡口罵人,危害到他人。
五、不飲酒
不喝酒,乃至於不勸人喝酒、不入酒家、不思念飲酒。(喝酒會使人神智昏昧,來世招感愚痴的果報)
六、不著香花鬘、不香油塗身及不歌舞倡伎、不往觀聽
廣泛來說,凡脂粉、香水、香膏、口紅、耳環,包含一切飾品、色彩鮮艷的衣服,及唱歌跳舞、賭博等,皆不可以。
七、不坐臥高廣大床
舒適柔軟的高廣大床,會讓人心生淫念,所以不適合坐臥。
八、不非時食
即過了日中之後,除了喝水(或無顆粒的流質),不再吃任何食物。!
八關齋戒的功德
第一,不墮地獄;
第二,不墮餓鬼;
第三,不墮畜生;
第四,不墮阿修羅;
第五,常生人中,正見出家,得涅槃道;
第六,若生天上,恆生梵天;
第七,值佛出世,請轉法輪,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受持八關齋戒有這麼多的好處與功德,大眾應該清淨自心,一日一夜全力奉持,念念都在這八條戒上,身口意三業都要清淨。
一日之內如法受持八關齋戒,同時恭誦圓滿一部《妙法蓮華經》,將為我們自己累積不可思議的殊勝福報,尤其是生重病者,特別要把握機會跟冤親債主解冤釋結。
觀音山 12月1日 《妙法蓮華經》祈福除障法會
我要登記>>https://www.fazang.org/wish/index.php?ID=1&e=80
資料來源:
觀音山 全球資訊網 https://www.fazang.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