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成佛之道|佛陀的成佛之道為何?佛陀成道的一生行誼,包含有「八相」:降兜率、入胎、出生 、出家、降魔、成道、轉法輪、入涅槃。

常聽到學佛成佛、見性成佛、開悟成佛,到底要如何成佛?首先我們要先學會思惟人身的暇滿難得,從思惟本性閒暇著手,所謂的人身難得不單泛指得到人的身體不易,而是指能投生在人道,並且具備十八暇滿的人;具足十八種善因來學習佛法的人,就叫做「十八暇滿」。龍欽巴大師在《如意寶藏論》提到:「學佛修行應具足八暇十圓滿之外,還要避免『由愚昧暫生的八無暇』與『斷絕法緣心識的八無暇』等十六種違緣,脫離十六違緣的束縛,才真正算是具足修行要件。」󠀠

人人都能成佛嗎?廣修供養不能少!󠀠普賢菩薩是佛弟子的表率,不但能廣讚諸佛無盡功德,且能修無上供養,能做廣大佛事,能度無邊有情,其智慧之高,願行之深,唯佛能知。「廣修供養」不只是世間的善法,更是使貧人得富貴,使富人成賢者,使賢人成道證果的無上法寶。
󠀠想要解脫煩惱,乃至成就無上佛果,就須要具足福慧資糧。供養,即是積集福慧資糧之首要行持。末法時代,眾生普遍福薄障重,藉由廣修一切供養,可以去除生活和修行上的窒礙難行,生出一切世間、出世間的福報與善法,逐步邁進解脫道。「廣修供養」不只是世間的善法,更是使貧人得富貴,使富人成賢者,使賢人成道證果的無上法寶。

 

佛陀成佛之道—八相成道

成佛之道—學佛成佛

成佛之道—見性成佛

成佛之道—開悟成佛

成佛之道—不修成佛

成佛之道—如何成佛

人人都能成佛嗎

想要成佛,廣修供養不能少

 

佛陀成佛之道—八相成道

明淨月由來了解釋迦牟尼佛如何一世成佛佛陀初轉法輪日

佛陀的成佛之道

佛陀成道的一生行誼,包含有「八相」:
降兜率、入胎、出生 、出家、降魔、成道、轉法輪、入涅槃。

一、降兜率
釋迦牟尼佛在降生到人間之前,乃是位居一生補處(菩薩階位的最高位,就是等覺位,經過這一生就可以補佛位處)的菩薩,號能仁菩薩,位居兜率陀天內院之主,說法教化天人。視因緣成熟之時,即降生在印度迦毗羅衛國。

二、入胎
能仁菩薩下生人間當日,淨飯王的第一王后摩耶夫人,於夢中見六牙白象,臨空而降,從她的右脇進入體內,夢醒後便覺懷有身孕。

淨飯王為了解夫人的夢兆,召來了婆羅門的大占夢師為夫人解夢,婆羅門說:「過去的仙書有記載:『若母人夢見,白象入右脇,彼母所生子,三界無極尊。』夫人的夢非常吉祥,夫人日後必生聖子,彼於後時,必成佛道,名聞遠至。」

三、出生
摩耶夫人懷胎十月,於回娘家天臂城待產時,途經尼泊爾藍毗尼園,園中百花齊放,美不勝收,夫人於無憂樹下自感即將臨產,便佇立舉右手攀無憂樹枝,能仁菩薩以神通自摩耶夫人右脇出生。

誕生後,大地震動,放大光明,土地自然湧現大蓮花承接太子。剛出生的太子,無人扶持即能行走,面向四方各行走七步,舉右手指天,左手指地,開口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此時,虛空現出龍王以溫、冷兩股淨水灌浴太子。

淨飯王為太子命名為悉達多。太子誕生七日後,摩耶夫人離世,由摩耶夫人的妹妹摩訶波闍波提撫養太子。悉達多太子在少年受學時,在全印度青年之中,體力與智力、博學與藝能超群,無人能及太子。爾後與耶輸陀羅公主結為夫婦,生下一子──羅睺羅。

四、出家
悉達多太子在十九歲時,出宮遊城,於四個城門口見到「老、病、死、出家人」四種現象,頓悟世間無常,生起追求圓滿無分的宇宙人生真理,以解脫生死痛苦的決心。儘管父王與姨母以種種世間的欲樂享受,想令太子打消出家念頭,但太子絲毫不為世間五欲所動。

於二月初八日半夜月色明朗時,捨棄世間的情感與榮華富貴,由僕從車匿駕馬車載太子離宮,於林中剃髮出家。淨飯王知道太子出家後,便派了憍陳如等五位大臣前往力勸,而五人被太子堅決出家求道的決心感召,便跟隨著太子出家修行。經過五年遊歷遍訪外道諸師未果後,一行人便來到了尼連禪河附近的苦行林中苦修。

五、降魔
悉達多太子經過六年苦行,每日僅食一麻一麥,全身羸瘦枯槁,仍然不能悟道。於是太子捨棄了苦行,來到尼連禪河洗浴,接受牧羊女的供養,等待恢復體力後,走到菩提伽耶附近一棵大菩提樹下,入定禪修,並發誓:「不成佛道,不起此座。」

此時,魔王波旬得知太子發下成道的決心,深怕太子成佛後教導眾生學佛解脫,使魔族的勢力受到威脅,便心生恐怖,派三名魔女試圖誘惑,又派魔兵夜叉無數,前來製造種種魔力恐怖,想破壞太子成道,然而太子不驚、不怖、不動,最終以威神之力降伏了魔王與魔軍。

六、成道
公元前593年十二月初八日,悉達多太子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豁然悟道,證得無上正等正覺圓滿佛果,號釋迦牟尼佛,時年三十歲。為了紀念釋迦牟尼佛於此證道,在笈多王朝時,於佛陀證道之地建了一座摩訶菩提金剛寶座塔(正覺大佛塔)及摩訶菩提寺。

七、轉法輪
釋迦牟尼佛成道後,首先到鹿野苑,度憍陳如等五比丘,為一生弘傳佛法的開始,佛陀一生共說法四十九年,開演八萬四千法門。

佛陀在鹿野苑為五比丘講了苦集滅道四聖諦法門,說明世間若沒有四聖諦,就如日隱月沒,世間將會是一片黑暗;有了四聖諦,世間將是一片光明。

這是佛陀首次在鹿野苑初轉法輪,也是世間第一次有了「佛法僧」。佛,即佛陀;法,即四聖諦;僧,即五比丘。三寶具足,這一日在佛教史上具有重大無比神聖的意義。

八、入涅槃
釋迦牟尼佛於毘舍離城預示自己即將涅槃,公元前543年2月15日,釋迦牟尼佛在接受純陀的最後供養後,於拘尸那羅城的娑羅雙樹間示現涅槃,世壽七十九歲。

成佛之道—學佛成佛

學佛要有八暇十圓滿

龍德上師著作-十八暇滿

思惟暇滿難得之導引分為:(一)思惟本性閒暇,(二)思惟特法圓滿,(三)思惟難得之喻。
󠀠
首先我們要先學會思惟人身的暇滿難得,從思惟本性閒暇著手,所謂的人身難得不單泛指得到人的身體不易,而是指能投生在人道,並且具備十八暇滿的人;具足十八種善因來學習佛法的人,就叫做「十八暇滿」。
󠀠
「暇」是有暇;「滿」是圓滿。總括來說:不是出生在八無暇的地方,有空閒修持正法,就可稱為閒暇。思惟本性閒暇主要的內涵包括:八有暇、五自圓滿和五他圓滿,統稱為十八暇滿。
󠀠
● 八有暇
經典云:「地獄餓鬼及旁生,邊鄙地及長壽天,邪見不遇佛出世,瘖啞此等八無暇。」如果我們沒有投生到地獄、餓鬼、旁生(畜生道)或長壽天;並且沒有投生在未曾聽聞佛法的邊地,沒有持邪見,又生在有佛陀教法的地方;並且還幸運地得到人身,具有深厚的虔誠心,心智聰慧還不瘖啞,就是具足八有暇。 相對地,如果在六道輪迴中,投生在地獄、餓鬼、旁生、邊地、邪見、長壽天、不值佛世及瘖啞,沒有機會修行,就是八無暇。
󠀠
● 十圓滿──五自圓滿
儀軌說:「得到諸根具足的圓滿人身,出生在中土值遇佛法,未生起邪見做與佛法相違背之事,並且對正法生起信心。」龍樹菩薩開示:「得生人中根具足,業際無倒住正信。」想要學佛修行就必須要具備這五項圓滿的條件,才能修習佛法。五自圓滿分別是:「所依圓滿、環境圓滿、根德圓滿、意樂圓滿、正信圓滿」。
󠀠
● 十圓滿──五他圓滿
對修行而言,除五自圓滿需具備以外,還有必須要依靠五項外在的因緣也圓滿,才能夠順利進入佛法的領域學習。五他圓滿分別是:「如來出世、佛已說法、佛法住世、自入聖教、師已攝受。」
󠀠
—— 第4章 外共加行(共同外前行)─暇滿難得.《龍德上師大圓滿 普賢上師言教集》/ 尊貴 龍德嚴淨仁波切 著©

 

學佛成佛要避開學佛的十六種違緣

龍德上師大圓滿

龍欽巴大師在《如意寶藏論》提到:「學佛修行應具足八暇十圓滿之外,還要避免『由愚昧暫生的八無暇』與『斷絕法緣心識的八無暇』等十六種違緣,脫離十六違緣的束縛,才真正算是具足修行要件。」
󠀠
● 暫緣八無暇 《如意寶藏論》提到:「愚昧暫生的八無暇是受五毒粗重、愚昧無知、為魔所持、懈怠散漫、惡業湧現、被人操控、求樂救怖、偽裝修法等八種現象的影響,導致無法修行。」
󠀠
● 心絕八無暇 《如意寶藏論》提到:「斷絕法緣心識的八無暇中,受到現世纏縛、心行惡劣、無真出離心、無有正信、作惡成習、心離正法、毀壞律儀、失毀誓言等八種,無法修行正法。」

什麼是斷絕法緣心識的八無暇?
是指心識對正法的因緣已斷絕。因為缺乏學佛的因緣,所以也沒有辦法修習正法。

—— 第4章 外共加行(共同外前行)─暇滿難得.《龍德上師大圓滿 普賢上師言教集》/ 尊貴 龍德嚴淨仁波切 著©

成佛之道—見性成佛

佛陀成道紀念日

《妙法蓮華經》中記載,偉大的佛陀在菩提樹下,靜坐四十九天,而在第四十九天─臘月初八日,夜睹明星、大徹大悟、見性成佛,以無礙的慧眼,慈悲觀照六道眾生,佛陀當下證悟了實相。後世將此日訂為「佛陀成道紀念日」。

佛陀了知眾生的根機及度化的種種因緣:

天道眾生,住在七寶建構而成的宮殿中,終日遊戲天上、衣食無虞;人道眾生,飽受生老病死之苦;餓鬼道眾生,咽喉細如針,飢渴難忍卻無法進食;畜生道眾生,蒙昧愚痴,常遭宰殺;而地獄道的眾生,更是長久處於大火燒煮等極苦中,始終無法出離…。
於是,佛陀入甚深禪定,再度觀察眾生不斷生死輪迴受苦之因,發現一切皆因眾生心念無常…,時而起善、時而生惡,善惡業夾雜,貪瞋痴三毒熾盛,不斷受業力繫縛受生,而得種種苦樂境界。

佛陀隨即開示:「眾生造業,在五濁惡世中常受苦果,若能了解一切執著都是苦的根源,願意捨棄一切,出家修無欲梵行,觀察事物生、住、異、滅的無常真相,便能捨離執著、降伏煩惱魔軍,得離六道輪迴之苦!」

「惟願世尊,轉於法輪,度脫眾生,開涅槃道!」大梵天王這時候懇請佛陀轉法輪,佛陀慈憫眾生,以大悲願力講經說法四十九年,以無上佛智,開演種種殊勝妙法,度化無數眾生離苦得樂、破迷歸覺,終而邁向光明的解脫大道,不再輪迴受苦。

佛法是所有眾生一切幸福安樂的泉源,不僅拔除一切痛苦,更令我們得到最究竟圓滿的安樂。偉大的佛陀以一大事因緣,降生在娑婆世界示現成道,就是要揭示實相與所有眾生:「人人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

成佛之道—開悟成佛

佛陀開悟成佛 初轉法輪

【成佛之道】常聽到學佛成佛、見性成佛、開悟成佛,到底要如何成

經幡隨風搖曳,大昭寺的「雙鹿法輪」在晨曦之下熠熠生輝。相傳, 佛陀於鹿野苑開演正法,一對雄鹿和雌鹿從樹林中奔出,側耳蹲踞,姿態馴服而虔誠,好似入迷地在聆聽世間最美妙的樂聲。雙鹿向法輪的虔敬態度,暗喻著佛法將能攝受具緣眾生,航向涅槃彼岸,此緣起是無可言喻的吉祥!

法輪,譬喻為 佛陀的教法,擁有「圓滿」、「運載」以及「摧碾」之義。圓滿的佛法能承載眾生橫渡生死瀑流,摧滅無明煩惱,制伏十方。《大智度論》云:「佛轉法輪,一切世間天及人中無礙無遮。」、「遇佛法輪,一切邪見疑悔災害皆悉消滅。」自法輪初轉,如今千年已過,其攝眾之具力,令所到之處破邪顯正。

「偉大 佛陀初轉法輪日」將近,雙鹿示現向法輪跪服的姿態,正是佛弟子學佛最崇高的典範。「信為道源功德母,增長一切諸善根。」如「雙鹿法輪」一般,奉佛法為圭臬,虔信不退,信心愈強,則加持愈殊勝。只要世間虔信佛法的人越多,法輪定能恆轉不息!

讓我們延續「雙鹿法輪」的吉祥寓意,以善法的行持,令佛法弘轉無邊際,令自他獲益無窮!

 

成佛之道—不修成佛

不修成佛上師法弟子信歸上師道羊公巴大師

「上師不講一句法,弟子不打一次坐,一生成佛殊勝道,即是信歸上師道。」──羊公巴大師

藏傳佛教由印度直接傳入西藏,保有當今最完整的佛教原始經典、教義,亦被稱做「金剛乘」。金剛乘除了修習小乘的別解脫戒──不傷害眾生及行持大乘的菩薩道之外,更以清淨觀的修持,達到三輪體空。而金剛乘有別大小二乘之處,是以果為修,藉由修持密法的生圓次第,與本尊相應,迅速證得共悉地之成就,是極具解脫功德、快速成就的法門。

行者求受密乘的四皈依之後,師徒之間即建立起神聖的聖約,稱為「三昧耶」。在金剛乘教法中首重師承, 上師為弟子成就佛道的依怙,恭敬依止、堅定不退轉,上師對弟子亦視為心子,這種父子般的信心與敬愛關係,才能生起清淨的傳承之心。如法持守三昧耶者,當生可成就無上佛道,甚至虹光成就,快速且具力,這就是密乘四皈依的殊勝之處。

過去諸佛皆因三昧耶戒成就正覺。奉請本尊、空行護法聖眾降臨,憑藉世俗的鮮花、素果、清香,此供養非常微不足道,如果奉請者三昧耶沒有違犯,身、語、意清淨,來向諸佛菩薩、祖師大德祈請,祂們一定會降臨,攝受垂聽弟子們的祈願。

一位具德的金剛上師具有遍知一切、了知三世的智慧,與諸佛法性合為一體、無二無別,因此虔敬供養、祈請上師,能夠為自身積累廣大的福德資糧,更能得到人天共助等諸多不可思議的功德。

弟子能否得到上師的加持,關鍵在於弟子對上師是否有虔誠信仰之心,至誠信歸、視師為佛,就是金剛乘最超勝的法門,也是解脫成就的關鍵,行者要常常增強自己對上師的信願力。

 

《經藏》記載:「見益聽我言,到那未來世,我現法師相,我化教師身。」《金剛帳續》亦云:「本是金剛心,現相教師身,為利樂眾生,化做平常人。」2500年前,佛陀於菩提伽耶樹下成道,由於業習深重,我們至今仍沉淪於輪迴之中;金剛上師是三世諸佛法性合為一體者,數度回入娑婆,生生世世引導具緣弟子趨向解脫,這就是上師對弟子無盡的慈悲、永恆的守護。

成佛之道—如何成佛

依止上師

龍德上師

以前,西藏有座寺廟,有一位長相比較醜陋的喇嘛,常常被其他喇嘛看不起,受到欺負、被排擠,因此懷恨在心。每當修持 瑪哈嘎拉護法儀軌時,都會生起惡念,希望護法能夠給予那些對他不善的人一些懲罰。

而這位喇嘛往生後,投胎到西康興龍地區的人家。據說,他母親曾經在他年幼時,帶著他去拜訪一位成就者,當他面對成就者的時候,身體正面,化現護法 瑪哈嗄拉的身相;但當他轉過身去,從他的背後清清楚楚地看得到五臟六腑,整個背面是空的。

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就是他前世用瞋恨心修法,反而走火入魔,成為魔王。結果他長大以後,不斷製造各種災難,眾多的成就者也無法調伏他,大家都非常恐懼被他報復。

後來想出一個辦法,聯合西藏許多寺廟膜拜他的畫像、塑像,讓信眾常常對他頂禮,因為他不是真正的成就者,被許多人頂禮會使福報快速地消失殆盡,最後難逃被殺的命運。

所以,如果沒有調伏自心煩惱、無明、貪瞋痴等等習氣,而是以狂妄偏執的心來修持教法,妄想得到解脫道的成就,反而會加速墮入惡趣。是故學佛修行欲了脫生死、證悟菩提、救度眾生,如理如法依止上師是最重要的關鍵。

吉美林巴大師說:「成佛必定要消除罪業和累積福慧資糧,若是要圓滿二者,唯一的依靠就是上師,沒有上師,一切將無法成就。」

事實上,上師的功德與諸佛無二無別,對我們來說,上師對我們的恩德勝過諸佛菩薩,以身教、言教開示法要,令我們破迷歸覺,引領我們走上解脫道。往昔出世的所有成就者,祂們也都是依止真正的善知識後,依照上師言教行持,最後與上師意趣相應,而無二無別。上師,乃是過去諸佛的化身;未來諸佛之源泉;現在諸佛之補處。有幸值遇具德上師,乃是行者莫大福分。

讀誦妙法蓮華經

妙法蓮華經

在這個科技迅速發展的時代,佛教修行者常常面臨一個共同的困惑──如何在無法親見佛陀的年代精進修行?觀音山住持 龍德嚴淨仁波切 (龍德上師) 的一席話,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示。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佛陀早已涅槃,我們無緣親見,在座上聽經聞法,然而佛陀法語仍住世,正是我們依循的正道。」

在《妙法蓮華經》的〈隨喜功德品〉中,佛陀告訴 彌勒菩薩,如果有善信對別人說:「某處有法華法會,我們一起過去聽經吧。」若他帶著別人去參加法華法會,即便那個人只聽了一會兒就離開了,單憑這個功德,這位善信來世就可以生到大菩薩們所在的地方,身無殘疾,相貌端正。

在未來世,這個人的長相究竟有多好看呢?
經文中有十分詳細地描述。比如,他的鼻樑長得高且直,不扁、不歪;額頭平正,沒有皮膚病;牙齒潔白整齊,不黃、不黑、沒有蛀牙;嘴裡不會長口腔潰瘍、口氣清香如優曇缽花。

佛陀說,上面所言,只是勸一個人參加法華法會的功德,何況有人能夠一心讀誦《法華經》,乃至如說修行,那功德就更不可思議了。

在眾多佛教經典中,《妙法蓮華經》無疑占據了極其重要的地位。佛陀住世四十九年,《妙法蓮華經》是佛陀住世最後八年所說的法,也是大乘佛教中極為重要的一部經典。佛陀總結了過去四十多年的教法精華,提出諸佛教化眾生的各種善巧方便,其實只有一個目的,便是引導大眾邁向成佛之道。無論是追求個人解脫的阿羅漢,或自利利他的菩薩行者,每個人都有能力成為圓滿覺悟的佛陀。

近代天臺宗 倓虛大師便經常勸人,再忙也要讀《法華經》,即使無法誦讀全部,也可以每日一品為定課。因為殊勝的《妙法蓮華經》提供了六十種修行方法,包括受持、讀誦、書寫、為他人宣說等,一點一滴都是成就佛道的資糧。

觀音山 2025億倍功德‧薩嘎達瓦月 大乘《妙法蓮華經》祈福除障法會 觀音山 2025億倍功德‧薩嘎達瓦月 大乘《妙法蓮華經》祈福除障法會

觀音山 2025億倍功德‧薩嘎達瓦月 大乘《妙法蓮華經》祈福除障法會 觀音山 2025億倍功德‧薩嘎達瓦月 大乘《妙法蓮華經》祈福除障法會

觀音山 大乘《妙法蓮華經》祈福除障法會

經中之王─《妙法蓮華經》之功德略述

古德云:「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不讀《楞嚴》,不知修心迷悟之關鍵;不讀《法華》,不知如來救世之苦心。」在《妙法蓮華經》的經文字句中,不斷強調此經的功德殊勝,靈感無比。

今摘錄經中部分經句如下,願聞者生大信心,受持讀誦《妙法蓮華經》。
(一) 爾時佛告常精進菩薩摩訶薩:「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法華經》,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是人當得八百眼功德、千二百耳功德、八百鼻功德、千二百舌功德、八百身功德、千二百意功德,以是功德、莊嚴六根,皆令清淨。」
(二) 佛告藥王:「又如來滅度之後,若有人聞《妙法華經》,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隨喜者,我亦與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三) 「藥王今告汝,我所說諸經,而於此經中,法華最第一。」爾時佛復告藥王菩薩摩訶薩:「我所說經典無量千萬億,已說、今說、當說,而於其中,此《法華經》最為難信難解。」

宋代有一位女子在黃絹以刺繡的方式來繡《妙法蓮華經》,總共繡了十年的時間,才完成一部《妙法蓮華經》。在刺繡經文的期間,當女子繡到〈化城喻品〉時,針尖上出現了幾十粒舍利子。

同樣在宋朝,還有一位宋從雅,恭誦《妙法蓮華經》二萬餘部,禮佛百萬拜,迴向求生淨土,祈願能臨終無病且往生無礙,果然在他臨命終時,是坐著自在往生的,得到西方聖眾前來接引。

《妙法蓮華經》為何能被稱作「經中之王」?其殊勝由此可見一斑,許多高僧大德因持誦《妙法蓮華經》而進入禪定境界,因持誦《妙法蓮華經》而開悟的更是不在話下。

從古至今,無數人依法而修,得到現世安樂吉祥,往生極樂。只要我們能虔誠受持、讀誦、解說、書寫或供養《妙法蓮華經》,必能所求滿願。

此經之功德殊勝廣大,無法可用世間數字量測說明,想要快速累積功德成就解脫道者應該多讀誦,一切的靈妙皆在經中。

法會開放全球直播
敬邀全球善信法友同霑法益─法會全程提供線上經文字幕,亦歡迎免費登記索取《妙法蓮華經》,於直播時一同恭誦。
點此索取《妙法蓮華經》,若少量索取可透過官方蝦皮

無量功德──八關齋戒

歡迎十方善信法友把握殊勝難得的因緣,早上8:00一同線上參與受持一日夜八關齋戒。若因緣不具,無法受持八關齋戒者,亦歡迎早上9:00同步線上參與直播誦經法會,恭誦《妙法蓮華經》。

點此了解八關齋戒之功德利益

■參加辦法■

˙可為現世親友、公司行號、閤家、個人登記「祈福除障祿位」;或為先亡祖先、冤親債主、無緣水兒、地基主等登記「超薦蓮位」。

˙亦可為所求能滿願而迴向,例:尤吉祥之○○升遷考核過關、劉福氣做心導管手術順利。

【成佛之道】常聽到學佛成佛、見性成佛、開悟成佛,到底要如何成

【祈願迴向文】

您可以於佛前或心中默念以下迴向文:

弟子○○○為○○○(登記對象),登記 ( 2025億倍功德‧薩嘎達瓦月 大乘《妙法蓮華經》祈福除障法會) ○○○元,迴向○○○(或個人祈願)。

觀音山 2025億倍功德‧薩嘎達瓦月 6月22日大乘《妙法蓮華經》祈福除障法會
✦ 祈福除障祿位/超薦蓮位▸ https://s.fazang.org/lotussutra

 

初心不退,成佛有餘

初心不退 成佛有餘 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是所有的菩薩中最精進修行、最精勤於救度眾生的菩薩,因為無比廣大的慈悲心,才能不忘初心。慈悲 龍德上師曾開示:「誦持大悲咒者,世間八萬四千種病,悉皆治之,無不差者;中國佛教會的悟明長老,在世時得到鼻咽癌,他每天誦持大悲咒。直到一天,有人端一杯水給他,喝了以後鼻子流下一塊血塊,從那天起,他的鼻咽癌就康復了,活到102歲,且還預知時至。觀世音菩薩的威神功德,不可思議。」

末法時期的眾生,惡業深重,福報淺薄;對佛法時而信,時而不信,實在難以在本尊修法上獲得覺受,更別說是證悟成就。追根究柢其不深信佛法之因,仍是因為缺乏福報所致。

伊喜措嘉佛母曾經說過:「任於上旬的初八、初十、十五或下旬二十五日作薈供一次,可斷三惡道的門。」薈供不僅能快速累積福德資糧,也能懺悔罪業,是密乘行者懺悔的一種殊勝方便。

欣逢觀世音菩薩聖誕紀念日,慈悲 龍德上師慈悲應允觀音山眾弟子的請法,將傳授《觀世音菩薩祈請簡修法》暨《觀音薈供》。學佛修行之人,應該學習觀世音菩薩矢志堅持救度眾生的初心,透過自身的修持來產生功德,自利利他,藉由儀軌的修持,以懺悔的方式來清淨身、口、意,進而發起善根,直至斷惑開悟,成就佛道。

發起菩提心

菩提心是什麼

菩提心含括佛陀所宣說的八萬四千法門所有的精華,如同治百病之萬靈丹。誰只要具備菩提心,一切都圓滿具足;如果缺乏菩提心,所有的修法都會失去真實意義。行者懺悔一切的罪業、累積一切的資糧、持無數心咒,接受各種灌頂法門、觀修本尊,主要的目的無不希望能生起殊勝的菩提心。菩提心是成就佛果不可或缺的要件,如果沒有菩提心,再怎樣精進修持儀軌,終究還是無法成就正等正覺的圓滿佛陀果位。所以,行者修行最重要的行持,就是應該時時練習生起菩提心。
󠀠
菩提心是成佛之因,因此,對於為自己宣說「發菩提心」的上師,遠遠比教導我們其他教法的上師,恩德更廣大。當年阿底峽尊者提到祂的上師們,會雙手合掌在胸前;但是一提到祂的上師金洲大師時,就會雙手合掌於頭頂上,並且一邊流淚,一邊念著金洲大師的名字。祂的弟子覺得很奇怪,就問尊者說:「上師,請問您上師們的功德有大小的差別嗎?」阿底峽尊者說:「我所有的上師功德沒有大小的差別,但是,恩德上是有差別的。現在我具有一點點的菩提心,是依靠金洲上師的恩德而來的,所以祂老人家對我的恩德是極大。」
󠀠
如果觀修持誦「發心」已經達到十萬遍,還沒有真正生起菩提心的話,根本沒有意義。如果行者已經在諸佛菩薩面前發願修持菩提心,而沒有如實地去做,就是欺騙諸佛菩薩,再也沒有比這個更為嚴重的罪業。所以,行者應該立志在發心次第的法義中下功夫,了解發菩提心的真實義趣,在觀修時,亦會相得益彰,較容易契入次第。
󠀠
—— 第10章 內不共加行(不共內前行)─發殊勝菩提心.《龍德上師大圓滿 普賢上師言教集》/ 尊貴 龍德嚴淨仁波切 著©

人人都能成佛嗎

人人都能成佛嗎?供佛一縷絲線,得佛授記成佛

供佛一縷絲線,得佛授記未來世將成佛

以前有一個叫須摩的織戶,常常替別人紡織,自己卻窮得連一升米都沒有。有一日,須摩心想:「我前世因為沒有行布施才導致現在窮困不堪,今世如果還不布施,來世會更加的窮困。我應當努力地為顧主工作,請求能得到一些絲線,用來這絲線來布施,希望來世能過得更好些。」

須摩終於乞討到一縷絲線,在回家的路上遇到 佛陀及弟子在城中化緣。於是,須摩就把這一縷絲線供養給 佛陀。 佛陀接受這縷絲線後,衣服立刻裂開(佛以方便,示現衣服破裂),於是,就用這縷絲線把衣服縫好了。

須摩見到 佛陀用他供養的絲線將衣服縫好了,心中生大歡喜,發大誓願言:「所施雖微少,值大良福田,奉施世尊已,誓願後成佛,過度群萌類,其數不可量,大威德世尊,當證知此事。」

佛陀以偈言授記:「汝今值我故,歸誠發信施,未來當成佛,號名曰十綖,名聞遍十方,度脫不可量。」

這時,須摩聽聞佛世尊說此偈後,深生信敬,五體投地。發大誓願:「願持此施絲線的所有功德,於未來世,盲冥眾生,為作眼目。無歸依者,為作歸依。無救護者,為作救護。無解脫者,為作解脫。無安隱者,為作安隱。未涅槃者,令使涅槃。」

須摩誓願後,佛陀對阿難說:「須摩以殷重心把這一縷絲線供養於我。未來世,須摩當得成佛,佛號十綖。」

佛陀雖已入滅二千五百多年了,但是保存經典的寺廟仍在,弘揚 佛陀言教的僧寶也持續著利眾的佛行事業。我們雖無法直接供養到 佛陀,但我們可以護持寺廟、供養三寶,仍然可以為自己累積無上的功德。

人人都能成佛嗎?其實我們離成佛不遠

離成佛不遠觀音山偉大祖師追思法會

「觀音白就讓祂白,度母綠就讓祂綠,喜金剛黑就讓衪黑,反正我在任何時候都心中沒有離開過上師的形象,因此,離成佛大概不會遠。」──冒覺巴大成就師

在世界上對我們恩情最大的有三個,即佛和父母親。但上師的恩情遠遠大於父母和佛,父母對自己只有今世養育之恩, 上師指引萬世幸福的光明大道。因此, 上師的恩情大於生身父母之恩。

諸佛慈悲遍及眾生萬物,無數世來,流轉世間,雖無處無佛,無時無佛,但由於自己業重,不但無法直接受到佛的言傳教誨,就連佛的身影都無法看到。眾佛沒有能夠調伏自己,所以我們至今仍沉淪在生死苦海無法超脫。

今世, 上師就近在身旁,可以隨時請益修學,將佛的妙法面對面傳授,以智慧方便,調柔我們粗野、剛強的心性,將我們帶入善道,因此, 上師的恩情超過了眾佛,做到了眾佛未能做到的事。

本師 釋迦牟尼佛在成佛之前為求法,歷經多生累劫難以想像的重重辛苦、層層考驗;相同的道理,金剛上師長期艱苦求學,所獲得的殊勝珍貴教法,就像父親把財寶傳給子女般,毫無吝嗇、沒有保留地手把手傳授弟子們。

在世間上,賜給一點物質財富,解決一些今生今世困難,就被看作莫大的恩惠而常感恩不已,更何況為開創萬世幸福而賜給妙法,此大恩大德更是無與倫比。

而今,我們能夠修持吉祥薩迦派的任何教法,短至一句咒語、長至一部儀軌,都要無比感念觀音山清淨法脈不共的兩位傳承祖師──究給企千法王及堪千 阿貝仁波切,無私傳授慈悲 龍德上師,讓法脈源遠流長地延伸至全球各角落,灌溉每一畝希求今生解脫、渴慕佛法救贖的心田。

如何讓一滴水不乾涸?答案是滴入大海中。人的壽命有時盡,人之慧命無絕期,將個人有限的生命,投入無限的群體中,延續自身及眾生的慧命。且讓我們為弘揚吉祥薩迦派的教法略盡綿薄之力,護持臺灣薩迦寺僧團,弘法利生饒益有情。

想要成佛,廣修供養不能少

普賢菩薩十大願—廣修供養

供佛功德

普賢菩薩與釋迦牟尼佛、文殊菩薩合稱為「華嚴三聖」。普賢菩薩在因地修行時,廣發十大願,做為自己修行的目標,最終解脫證悟,成為後世所有學佛行者的典範。
󠀠普賢菩薩是佛弟子的表率,不但能廣讚諸佛無盡功德,且能修無上供養,能做廣大佛事,能度無邊有情,其智慧之高,願行之深,唯佛能知。「廣修供養」不只是世間的善法,更是使貧人得富貴,使富人成賢者,使賢人成道證果的無上法寶。
󠀠想要解脫煩惱,乃至成就無上佛果,就須要具足福慧資糧。供養,即是積集福慧資糧之首要行持。末法時代,眾生普遍福薄障重,藉由廣修一切供養,可以去除生活和修行上的窒礙難行,生出一切世間、出世間的福報與善法,逐步邁進解脫道。
󠀠慈悲 龍德上師曾開示:「行者發廣大菩提心,求法、聞法並且如法修行,進而發大慈悲心弘法、護法,即是真實以法供養如來,是為殊勝難得之最上供養。」修行者應解、行並重,力行利益眾生事。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普賢菩薩在因地修行時,廣發十大願,作為自己修行的目標,最終解脫證悟,成為後世所有學佛行者的典範。其中的『廣修供養』願是非常值得我們細細探討,了解之後再去行持。因為末法時代,眾生普遍福薄障重,導致種種善行窒礙難行,若能讓行者自身有一些福慧資糧,那在上求解脫道的過程中,就會比較容易。」
󠀠
《過去現在因果經》言:「於諸福田中,佛福田為最;若欲求大果,當供佛福田。」
佛陀的十大弟子──天眼第一的阿那律尊者,過去生曾為貧農,遭逢饑荒,生活艱難。有一次,見一獨覺聖者出外乞食,卻空缽而回,就忍下自身之飢渴,將僅有之粗米飯供養聖者。由此供養功德,使其九十一劫不受貧窮之苦,最後得隨 釋迦牟尼佛出家修行、證聖果。
󠀠
供養獨覺聖者,即能獲此勝福,佛為福德、智慧圓滿的聖者,所宣說的佛法能使眾生走向覺醒之道。若是供養佛,其福報更是不可思議。

󠀠

廣修供養

廣修供養—供養悲田

「廣修供養」不只是世間的善法,更是使貧人得富貴,使富人成賢者,使賢人成道證果的無上法寶。
󠀠當年佛陀仍住世弘法時期,曾經有一條狗,因盜人食物,被打斷腿再棄於荒野中,即將飢乏至死。命終前,幸蒙舍利弗尊者慈悲,給予飲食充飢延命,並為說佛法,以此歡喜心及善根,往生為人。長大後隨著舍利弗尊者出家,修行得道,此人就是七歲出家,便證阿羅漢果的均提沙彌。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對於鰥寡孤獨、殘疾、無依貧苦者,給予安慰、慈悲心布施財物,使其生活無虞,進而為其解說佛法,令其歡喜學佛修行,即為供養『悲田』。」
󠀠經云:「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而且,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當作佛。所以,供養一切眾生,不論是人或是動物…等,就是與眾生結善緣,亦是供養未來佛。
󠀠世間的人受到殘疾、貧困苦者,之所以受苦那是過去所造惡業招感所致;由於過去造了惡業,致使今生受苦。而佛法之供養悲田,是先將財物、資具布施給受苦的眾生,令其暫離生活的窘境,然後為其說法,教其修福修慧,從根本上拔除苦因,而非只是單純的救濟其生活,根本上而論,是希望能以此開始學佛修行,致力於改變自身命運,進而上求解脫道。

如何廣修供廣—參加觀音山 天天薈供法會 廣修供養

觀音山的志工們遵循慈悲 龍德上師教示,每日如法設置莊嚴薈供壇城,天天虔心備辦薈供供品!依經典記載:「一切的福德資糧當中,最殊勝的積資就是修行薈供。」想要獲得加持、遣除違緣、斷除魔障、獲得悉地…等,修薈供非常有效驗,可以立即獲得加持,迅速積聚福德資糧。

觀音山 2025億倍功德‧薩嘎達瓦月 萬燈、萬水、萬花、萬果 天天薈供法會

觀音山 2025億倍功德‧薩嘎達瓦月 萬燈、萬水、萬花、萬果 天天薈供法會

觀音山 2025億倍功德‧薩嘎達瓦月 萬燈、萬水、萬花、萬果 天天薈供法會
 

「薩嘎達瓦Saga Dawa」是藏語「4月」的意思。佛陀一生中三大殊勝日,降生、成道、涅槃均在此月,稱為「薩嘎達瓦月」,所修一切善業功德都將不可思議地增長,為一年中最快速累積福德資糧的月分。


▣ 2025年5月28日~6月25日 億倍功德‧薩嘎達瓦月‧天天薈供 共同成就「萬燈、萬水、萬花、萬果」供佛功德

5月28日至6月25日欣逢億倍功德‧薩嘎達瓦月,觀音山舉辦「天天薈供法會」,邀請您在一年中最快速累積福德資糧的月分,連續一整個月,每日以清淨心、恭敬心、歡喜心來共同圓滿萬盞燈、萬杯水、萬朵花、萬顆果,上供諸佛菩薩、空行護法諸聖眾,為在世或往生者廣修供養、積聚善因,必招感不可思議果報。


▣ 觀音山 全球LIVE直播──慈悲 龍德上師佛法開示暨薈供法會

5月28日~6月25日薩嘎達瓦月期間億倍功德增長,此期間將舉辦「萬燈、萬水、萬花、萬果 天天薈供法會」,其中,6月14日三寶總集薈供法會,特別恭請慈悲 龍德嚴淨仁波切(龍德上師)開示珍貴佛法並主法殊勝薈供法會,觀音山 法藏YouTube全球直播,歡迎全球善信法友線上參與法會。
※其餘場次無提供直播。


▣ 快速培福、聚福之法!

據佛經記載,佛前供養功德:

▸燈供養:

眼睛明亮,事業順利;獲正知見,智慧圓滿。

▸塗(水)供養:

身心清淨,相貌莊嚴;遠離煩惱,人緣良好。

▸花供養:

處世如花,見者歡喜;身常香潔,歡喜真理。

▸果供養:

遠離瘟疫,不受災害;受諸喜悅,早證佛果。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積福、培福、再造福!」常作薈供能迅速積聚福德資糧,善願成就。薈供亦是一個殊勝的法門,屬於圓滿次第,具足四種事業──息災、增益、懷攝、降伏的修法。當已將墮入三惡道的人,此生作一次薈供,如果再沒有造新的惡業,以前毀壞根本支分三昧耶等各種戒律和十惡等諸業障,都會消除。


▣ 參加辦法

在殊勝薩嘎達瓦月廣修供養、懺悔業障、戒殺護生、請轉法輪、誦經修法、護持正法住世等諸種善行,日日皆是億倍功德。

觀音山遵循慈悲 龍德上師教示,如法設置莊嚴壇城,虔心備辦薈供供品!連續一整月的「薩嘎達瓦月‧萬燈、萬水、萬花、萬果 天天薈供法會」,廣邀大眾為在世者,現世父母、家人、親友、公司行號、閤家、自己;或往生者,先亡祖先、冤親債主、無緣水兒、地基主等,隨喜參贊法會。

尤其是當您或您家人現正面臨關鍵時期,例如升遷考核、各類考試、官司纏身、身體不適、資金短缺、修學想更進道等重大時刻。如果福報具足者,自然會順利過關,所求如願。

法會圓滿後,薈供品由本會代表捐贈至需要的單位,與十方大眾、機關團體、愛心弱勢族群等免費結緣,令每一位護持者功德,更加增勝!

觀音山 2025億倍功德‧薩嘎達瓦月 5月28日~6月25日萬燈、萬水、萬花、萬果 天天薈供法會
✦我要登記▸ https://s.fazang.org/dailytsokoffering

 

資料來源:
觀音山 全球資訊網 https://www.fazang.org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AN YU 的頭像
    CHAN YU

    佛國。聖跡

    CHAN 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