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量狹­隘之人 福薄難生
尊貴 龍德嚴淨仁波切開示:福有世間福與出世間福,學習佛法之行者,皆要能修持圓滿。心量狹­隘之人,則福薄難生。因此,看待自己要猶如病人一般,將佛法當醫藥想,將自己心量狹隘­之習氣毛病改正,調整至圓融無礙,對任何事物皆能有度量去包容,如此才是大福之人。

訂閱中華大悲法藏 Youtbe頻道: http://ppt.cc/YQ5E

心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陀住世時,度化了一位名叫乾達婆的國王,這個國王有很強烈的我慢心,起初對佛陀並不信仰,他很擅長彈奏琵琶。佛陀觀察此人得度的因緣已經成熟了,即現神通,化身成一位樂師去度化他。佛陀在此國王面前,彈奏著一支有很多弦的琵琶,琵琶愈彈,樂音愈加響亮悅耳,樂音雖然愈加響亮悅耳,但琵琶上的弦卻愈彈愈少,直到琴弦完全消失,樂音卻依舊響亮悅耳。由於這響亮悅耳的樂音,使得乾達婆國王的我慢心,逐漸消退,進而相信了佛法。由此可知,我慢心是建立廣大功德的最主要障礙。

佛陀示現涅槃前,度化的最後一位弟子叫滾都拉桑,他是一位外道的大學者,活至一百二十歲的高齡。滾都拉桑的我執邪見極強,當他看見附近許多的烏巴拉花,全部都乾枯時,就預知佛陀即將要示現涅槃了。一日,滾都拉桑動身前去拜見佛陀,卻被阿難尊者攔阻於門前,佛陀叫阿難讓他進來,滾都拉桑一見到佛陀,立即請示了許多問題。佛陀對滾都拉桑開示說:「涅槃正道以外的法門及宗教,都無法解脫輪迴,成就佛道。」滾都拉桑聽完佛陀的話,當下就接受了佛法,在佛陀前受比丘戒,最後證得阿羅漢果。

佛陀告訴僧眾們:「對於三寶、四聖諦及一切三藏法門,一定要有信心,現在有任何疑問,皆可發問,將來要能再值遇佛陀的機會,是非常稀有的。」佛陀脫下袈裟,讓僧眾們瞻仰他的法體,又說:「世間的一切事物,都是無常,這是我最後的教示。大眾應每日觀照自己的壽命,要明白壽命是無常無我的,要生出無我利他的心,如此度眾生便不困難,並且要改掉不好的習氣,以戒為師。」這是佛陀最後一次的說法。

佛陀由四禪的境界中,示現了無餘涅槃。對於此,大、小乘佛教有不同的見解。於小乘的修行者,他們認為釋迦牟尼佛是化身佛,當他證入無餘涅槃時,度眾生的事業也就從此斷絕。相對的,大乘行者認為,佛陀為度眾生而示現涅槃相,事實上,佛陀並非真正斷滅,且佛陀利生的事業也沒有停止。

佛陀最好的大弟子瑪哈嘎夏嘎(即大迦葉尊者),他在王舍城聽到佛陀示現涅槃的消息。當時,還有一位佛弟子阿闍世國王,以他對佛陀的恭敬,若驟然聽到佛陀涅槃的消息,恐怕會因為無法承受而死亡。大迦葉尊者為了讓阿闍世國王,能勇於接受佛陀已入滅的事實,就想辦法去找了一位畫師,在阿闍世國王的王宮宮牆,畫上佛陀一生的事蹟,從佛陀降生、示現成佛、轉法輪等等,一直畫到佛陀在娑羅雙樹下,示現涅槃為止。當阿闍世國王看到壁畫時,就明白且接受了佛陀已入滅的事實,這個事實,讓阿闍世國王發出極大的清淨心及出離心,而且決定精進修行。

佛陀示現涅槃時,連續七天,出現了許多不可思議的瑞相。在佛陀示寂地點的東方,有一條耶點河,佛陀的弟子們及大眾,在河邊蓋了一座為荼毗佛陀法體的塔臺,並將佛陀的法體安放在塔中。荼毗前,天空降下各種的花朵,成千上萬的花朵,多至可以覆蓋到人的膝蓋;當要進行荼毗時,火焰卻一直無法點燃,直到大迦葉尊者,帶來五百匹的絹布和各種的香木,堆放在佛陀法體的旁邊,並為佛身塗上了各種香油之後,火焰才自己燃燒了起來。

大堪布 阿貝仁波切 


心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泰國素有「黃袍佛國」的稱號,全國有90%以上的人口都信仰佛教。 漫步城市中,映進眼簾的是巍峨的佛塔,紅頂的寺院,紅、綠、黃相間着的泰式魚脊形屋頂的廟宇,到處充滿了神秘的東方情調。每天早上,全城中香煙嫋嫋,鍾聲也悠悠,磬聲清脆而動聽,誦經之聲也不絕於耳。寺廟中的和尚、尼姑也在街上慢慢行走,逐家化緣,成了曼谷街頭的獨特的景觀。泰國攝影師WeerapongChaipuck現居曼谷,退休前曾是一名醫生。他旅行、拍照紀錄家鄉的美和風土人情。用鏡頭述說這個國度的神秘傳奇……

20140219104236331  


文章標籤

CHAN 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偉大佛陀的佛行事業是無法計數的,依目前眾人所認知的,其主要事業有十二種。佛陀在王舍城」時期,有一天對他的弟子君嘎烏(即阿難尊者)說:「透過『四神足』的修持,可以永遠安住行持於世間,不入涅槃。」此時,身為弟子的阿難尊者應該及時請佛住世,不入涅槃的,但是阿難尊者沒有聽清楚佛陀的開示,而沒有即時的勸

當時,大外道鬼神歡喜王創立的教派,因佛法的盛行而徒眾銳減。鬼神歡喜王去見佛陀說:「現在你已經成佛了,就應該趕快入涅槃。」佛陀回答:「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事情做完了,就會入涅槃。」佛陀答應鬼神歡喜王三個月後入涅槃。此時阿難尊者獲得加持,證得天耳通,體悟了佛陀的教示,他去請求佛陀不入涅槃,但是佛陀已經事先答應歡喜王示現涅槃的時間,所以,佛陀沒有答應阿難尊者的請求。

佛陀示現涅槃,除了以上的說法外,還有另一種說法。藏曆一月十五日那一天(即 究給企千仁波切荼毗法會),佛陀到一個叫札登的城市化緣,這是佛陀第一次到札登化緣,也是最後一次。在城市裡,佛陀接受了一對雙胞胎供養牛奶;雙胞胎中,有一位名叫傑永波,他供養佛陀一套金黃色的袈裟,佛陀穿上袈裟,顯得更加莊嚴光彩,然後佛陀說:「這是一種涅槃相。」

之後,佛陀行腳到拘尸那羅城附近的一棵樹下,這棵樹有三條根,這三條根圍繞成一個三角形,佛陀坐在樹根上,向諸比丘開示說:「眾弟子要遵守戒律,遵守戒律即是真正的護持佛法。年長的出家人要照顧年輕的出家人,而年輕的出家人要尊敬年長的出家人,出家眾要一同努力,弘揚四聖諦的真理。」說完這一番話後,佛陀就請弟子們把他即將於今日示現涅槃的消息,傳佈出去。

佛陀示寂後的法體,被弟子們塗上香油,並用白絹及五色布纏裹,安放在鐵製的箱子裡。荼毗火化時,法體周圍堆疊了許多的香木;荼毗後所得到的舍利子和舍利骨,被安放在金瓶中,供大眾朝禮及供養。這樣的作法,與當時印度國王去世後的處理方式是一樣的。

大堪布 阿貝仁波切 


文章標籤

心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山西太原火車站候車室,一位老人在座椅上等火車的時候悄然去世。

同時在這裡等車的一位僧人前來,握著他的手為他做超度。

一位攝影師將這一刻拍了下來,震撼了許多人的心。

b_large_BySk_5b7300007df11262

 

b_large_kMEN_4a5300005f9f1262  

   

 


文章標籤

CHAN 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死亡的時候,人體中的五個脈輪,及與身脈連結的五個脈結,還有五風、五蘊、五根等,都會壞滅。首先在肚臍的部位,有一個稱為「娘度」的風,它會最早消失;而在身體上半部,有一個叫作「虛空」的風,由於它和「娘度」融合,所以也會隨之消失。壞滅時,五大中的「地大」、五根中的「眼根」和五蘊裡的「色蘊」會最先壞滅,因此一般人死亡時,「地大」先融入「水大」的情形會比較多。

死亡過程中,會顯現外相、內相和密相等三種。外相是指外在的徵兆,內相是指內在的徵兆,密相是指一般人無法察覺的徵兆。當「地大」融入「水大」時,外相的徵兆有:身體掙扎、虛弱、僵硬、無法動彈,除此之外,臨終者會感覺眼前像起了霧一樣,愈來愈模糊,彷彿整個房子都是煙霧看不清楚,耳朵也會慢慢地聽不到聲音,接著連舌頭也漸漸地不能動,甚至有身體往下墜落或往上飛升的感覺,這些是內相和密相的徵兆。

臨終時,第一個產生變化徵兆的是臍輪。第二個徵兆會出現在心輪,它也產生了變化,臨終者會覺得口乾舌燥,很想喝水,此時,即是「水大」要融入「火大」了。人將臨終時的第三個徵兆,是喉輪產生變化,這是「火大」要融入「風大」的現象,其徵兆是手腳四肢愈來愈冷,你會看到臨終者的手腳一直在發抖,這就是他的「火大」要融入「風大」了。一般在這個時候,心識會融入藏識(即阿賴耶識)之中,如果罪業深重的人,他的煖熱會凝聚到腳底,進而慢慢消散,最後墮入地獄道或三惡道中;如果修行比較好的人,他的煖熱會凝聚到頭頂,最後,心識從頂門散發出去。

當「風大」融入「識大」時,風息會慢慢進入意識之中,人的呼吸會愈來愈短促,而密輪處有「突謝」的風息,它即將滅失,我們呼出的氣息將無法再吸入。以上四大的融入,稱為「粗的四大融合」。當所有的風息融入第六識-「意識」中時,人便慢慢地進入斷氣狀態,身體一切微細的部份,皆將融入「識大」之中。



顯教佛法提及,臨終者有地、水、火、風四大變化,而在密法裡更深入的談到三種祕密徵兆,那就是「南娃」(光明)、「切巴」(增廣)、「吐巴」(新得)等三種細微的徵兆。這些細微的徵兆,一般都在我們身體細微的脈道中發生,而這些脈道會產生各種的狀態。舉例來說,人的身體最初是由父精母血和合而產生的,母血(紅菩提)有粗分與細分,粗的部份形成血肉、皮膚,細的部份則在密輪部位;而父親給予的精(白菩提),粗的部份形成骨骼和骨髓,細的部份則位於頂輪。

「紅菩提」藉由風息從左脈進入中脈,亡者眼前會顯現一片紅色的境相,此時,因「貪」所產生的煩惱漸漸斷除了,而得自母親的「紅菩提」也正慢慢地消失,這個過程稱為「增廣」。同樣的,「白菩提」亦藉由風息從右脈進入中脈,當「白菩提」漸漸消失時,亡者眼前會顯現一片白色的境象-如夜晚出現的月光,此時,因「瞋」所產生的煩惱亦漸漸斷除,這個過程可稱為「光明」。接著,「紅菩提」與「白菩提」融入心輪中,斷除了因「痴」所產生的煩惱,進入光明顯現的狀態,最後從心識脫離,其境象有如晴朗無雲的虛空一般,這個過程稱為「新得」。

脈分成兩種:一種是輪迴的脈,另一種是涅槃的脈。而氣(風息)也分為兩種:一種是業力的氣,另一種是智慧的氣。一般人在還沒修行之前,脈是屬於輪迴的脈,脈裡的氣血是紊亂的,當風息進入到左脈和右脈時,就會產生樂與苦的感覺,對外相也會生起種種的執著,這便是業力的氣。反之,人經過修行後,風息會由左脈和右脈進入中脈,此時,業力的氣會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智慧的氣。智慧的氣會打通脈道,而產生五道十地諸佛菩薩的境界和功德,進而斷除一切煩惱。

修行的人,身體裡面的五種風(氣)和心識,若進入了中脈就會產生光明的境界。如果一個修行很好的人,在世時累積了廣大資糧,證悟了智慧光明,且造就了不同的功德,那麼他捨報後,可能會產生很多的境界,最高的境界稱為「法身佛」。成就「法身佛」的同時,也能得到「報身佛」不可思議的功德,自然而然的,就能運用各種神通力,前往十方佛剎土聽聞佛法,或用廣大的神通力來利益眾生,終而得到法、報、化三身最殊勝的功德。

福報較俱足的佛弟子,若能時時刻刻觀修自己的上師,或親近承事、供養,如此便能在很短的時間裡,累積不可思議的功德,並且能得到很大的加持,進而快速地契入諸佛菩薩的境界,俱足法、報、化三身的功德。

  大堪布 阿貝仁波切 

心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rdn_53185f5d7a8c9  

泰国摄影师WeerapongChaipuck


文章標籤

CHAN 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偉大 佛陀示現入涅後,留下珍貴佛語經典潤澤教化眾生,能夠千秋萬世的警醒世人,早悟生死無常之理,及時行功造德,並且留下頓悟天地,彈開重樓的心法,供與後世有緣緣的善根之人,在開卷中循經入聖,明心見性;因此助印者能夠累世積儲心靈自在的功德資糧。發心助印密解心性的大典或教化世人的善書,所有大聖者或大乘上智之士所編著、註解的經典書刊,若能喜心助印,廣為流通,可成就法供養的無上功德。

印經最重要的內涵亦在於弘揚佛陀正法,令正法久住世間,歷久不衰。過去印刷術尚未發明或尚未發達普遍之時,社會各階層很多人士都會發心抄寫經典,一字一句工整無誤,以無比殷重心恭敬抄寫,祈求消災,或作為發願求功德之妙法;中國宋朝印刷術興盛之後,印刷技術更為日新月異,對於弘揚佛法的腳步來說更促進快速遠播,逐漸以印刷製作經書的方式,可以與更多人廣結善緣,便於大量流通。因此,印經只要正確如法,也同樣不失當初抄寫佛經的功德,所以因時代變遷,佛經的載體雖然有所轉變,然而兩者功德相同無二。

透過書寫佛經,此福無量不可計、佛聖常隨護佑,免一切災橫侵害,還可以莊嚴六根等等功德。《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云:「常隨佛學者,從初發心,精進不退,以不可說、不可說身命而為布施,剝皮為紙,析骨為筆,刺血為墨,書寫經典,積如須彌,為重法故,不惜身命。」民國初年弘一大師亦云:「以是書寫佛典,流傳於世,令諸眾生歡喜受持,自利利他,同趣佛道。」

經典中 佛陀開示印經諸多殊勝。如佛門孝經─《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經文開示到:「佛告弟子:欲得報恩,為於父母造此經典,是真報得父母恩也。能造一卷,得見一佛;能造十卷,得見十佛;能造百卷,得見百佛;能造千卷,得見千佛;能造萬卷,得見萬佛。是等善人,造經力故,是諸佛等,常來慈護,立使其人,生身父母,得生天上,受諸快樂,離地獄苦。」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十八〈金剛幢菩薩十迴向品第二十一〉:「若有人能書寫佛經,為護法故,以無量億僮僕淨人給其使,令此諸給使,皆悉聰達,明了黠慧,柔軟調伏,常勤精進,未曾懈怠,成正直心,饒益心,安樂心、慈心、離怨敵心。」

《妙法蓮華經》卷六〈法師功德品第十九〉:「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法華經,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是人當得八百眼功德、千二百耳功德、八百鼻功德、千二百舌功德、八百身功德、千二百意功德,以是功德、莊嚴六根,皆令清淨。」

《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節錄》卷下「印造經文」一文亦提到施經五福:「一者得長壽,二者得大富,三者得端正,四者得尊貴,五者得聰明。」印經為祈求現世平安或先人冥福,也是早已多有前例,當時打敗鄭成功收復台灣的施琅以「靖海侯施祈求回京平安敬刊印送」刊印《金剛經》流通,就為一例;還有特別的是,在大英博物館收藏的敦煌佛教經卷中,有一部手抄《金剛經》是主人為他的老耕牛抄經迴向,句子寫的好:「奉為老耕牛、神生淨土、彌勒下生、同在初會。」即龍華三會一起來聽彌勒菩薩說法、具聞勝法。不僅為老耕牛抄《金剛經》,還抄了一部「閻羅王授記經」。後面也有題記說:「奉為老耕牛一頭,敬寫《金剛經》一卷,《授記經》一卷,願此牛身領受功德,往生淨土,再莫受畜生身天曹地府分明分付,莫令更有讎訟。」人有了信仰,慈悲擴展到更廣的層面上,不僅是為自己的親人,甚至為一頭老牛。點點滴滴在心頭都是充滿感恩迴向,功德自然彰顯。

中國佛教歷代祖師許多皆闡揚重視印經的功德,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民國初年印光大師提倡:「一世利人以口,百世利人以書」,還請弟子成立「蘇州弘化社」,專門印製佛經、佛書贈人。印光大師將信徒的一切供養,拿去印佛書流通,為人種福田。同樣地,尊貴的龍德 上師也於不同時空不約而同心有靈犀亦將弟子、善信的供養,以弟子、善信名義再為他們印經迴向,慈悲利生,使大家都更加能夠進一步培福生慧,並使法音宣流,讓更多眾生得到妙法的甘露滋潤。

《法華經》云:「諸供養中,法供養最」。在《維摩詰所說經》卷下〈法供養品第十
三〉:「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供養是經者,即為供養去、來、今佛。……云何為法供養?……若聞如是等經,信解受持讀誦,以方便力,為諸眾生分別解說顯示分明,守護法故,是名法之供養。又於諸法如說修行,……以法供養,於諸供養為上為最,第一無比。」從此節經文已顯明:信解、受持、讀誦經典,是究竟的真實法供養。

在道場中,尊貴的龍德  上師指示印贈經會所印製的經典、善書,講求完全符應偉大 佛陀真實如來語,沒有謬誤和自我擅加編改,嚴謹編排甚為講究,著重閱讀的便利,還有美觀的版面設計,深得大眾喜愛,內容更是用心充實,註解注釋清晰助於理解,使人正確無誤得以受持,心開意解。

助印經書一本價額不高,但能夠利益人可以延續直至一百年、二百年…之無等久遠,而現在有人特別喜好收集古籍舊書,嘗試找到很舊都已經絕版的書,從民國初年到現在民國一百年,將近一百年這本書還能夠跨越時空利益到我們,倘若發心重新印製又能夠利益到更多有緣的人,它能夠普傳下去再把它重新編排或者重新如法的註譯,將真實法義闡述出來,則繼續利益後世的人,所以佛書利益眾生的功德真的不可思議,這即為「三施具足」。

布施有三,分別為「財施」、「法施」、「無畏施」,以「財施」捐款助印經書得法施。捐錢助印一冊佛經善書幾十元,就是財施;我們就算多會傳達講述,但我們的心悟領的能夠多通透?要非常如法、如實的表達佛法的真義或善理,都不能夠講錯,那是有限度的,所以印佛經善書完整無誤的將佛法正理傳送給別人,這就叫「法施」;因法施而解真實義獲得解脫,就是「無畏施」。此人因佛書深結佛緣,來道場修行或者找到人生的方向,立志做一個善德的人,這位善良有道之士,他遠離了痛苦和煩惱,破迷開悟,甚至以後將佛的種子也廣播到六道令眾脫苦輪,這叫無畏施,你施予無畏給他,他則不再恐懼煩惱,所以助印善書叫做三施俱足,這是最圓滿的功德。

   有人常會覺得台灣高山叢林佛寺廟宇已經建設很多,為何還要繼續建寺?佛經善書印刷已經琳琅滿目,為何還要一直不斷地印經?事實上,佛寺廟宇和台灣八大行業、傷風敗俗的場所行業如雨後春筍般猖狂出現相較,根本就不成比例;而佛經善書再多,也沒有色情光碟、書籍來得多啊。因此,要改善社會不良風氣,與邪惡的風氣抗衡,這些勸善、開啟眾生智慧的佛典善書,存在的必要性更是無庸置疑,反而突顯其更加重要,若能使更多人接受,繼而歡喜閱讀,那就更能夠達到效果。

了解如何助印 >>


心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尊貴 龍德嚴淨仁波切開示:《華嚴經》講,恭敬 上師要具備九種心,第一孝子心。平常在家要孝敬父母,因為父母給予我們八暇十圓滿的身­體;儘管父母已經捨報,也要孝敬追思。若學佛修行,則是還要懂得孝敬 上師,因為 上師賜予我們法身慧命,改變命運的方法。於《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開示,對父母有心是­建立起人倫;但在道場中對 上師無心,則缺乏道場倫理,道業必無成。

訂閱法藏youtube頻道  

訂閱中華大悲法藏Youtbe頻道: http://ppt.cc/YQ5E


文章標籤

CHAN 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轉載至: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部格 http://dabeifazang.blogspot.tw/
 
在西藏有個流傳的故事。有位小喇嘛,他對他的 上師說:「 上師,我要怎麼修行?」他的上師就對他開示:「你要好好做善事,多做功德,智慧才能增長,功德和智慧的增長是平等的。」「哦,原來是這樣!功德增長,智慧才能增長」。

小喇嘛聽了以後認真的想了想 上師的話。他決定要為大眾印經,每天早上就推著印經板去印經,印了多少年了,他不停的為別人做,目的是為了開智慧,他也沒有了解經文法義,也沒有聽聞佛法。印了很久,幾十年了,一天,覺得自己很累,心裡很難過就煩了。

有一天,他就拿著那個印經板對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薩,發了個願:「文殊菩薩,以及諸佛菩薩。請為我作證吧, 上師跟我說:好好修福,修福就能增智慧,我一直在為別人做事,可我的智慧卻都還沒有開;如果 上師說的話是錯的,那我把印經板,丟到空中就讓它掉下來好了;如果 上師說的這句話是對的,那丟到空中的印經板不要掉下來。」

他想:這個木板丟到空中肯定要掉下來的,那就證明我的師父說錯了,他因為無明,生起邪見,竟想證明他的師父說錯了,他不想做功德了,不想求福報了,他一心只想開智慧去。理所當然,大家都知道,這個板要丟到空中,肯定是會掉下來的。小喇嘛心一橫,牙一咬,就把印經板往空中“啪”的一聲,扔了出去,他閉上眼睛靜靜地等著聽木板掉下來的聲響。可是,時間過了一會,一直等不到那一聲。奇怪了,木板沒有掉下來,怎麼回事?睜眼一看:文殊菩薩顯現在空中,接住了印經板!文殊菩薩說:「我可愛而又可憐的弟子呀,你的 上師其實一點都沒有錯呀,你的福報增長夠,智慧就會增長夠,你現在的智慧沒有開啟,就是因為你的福報還不夠,你應該相信並且繼續修行。發心累積福報,繼續為大眾服務。」

哇!他此時能親見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薩,就是由於他的信心發生動搖的時候,由於自己平時作善事有功德。當問題產生、心生懷疑的時候,自己的福報增長到某個程度,感應到文殊菩薩本尊現身說法。上師本尊、諸佛菩薩無處不在,從這裡可以體察出:一個人福報求不到,想開智慧?是不可能的,修學要能夠福慧雙修,才能承辦自他圓滿。福報具足,智慧當然也就相伴而生。
 

心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atu_js_05_26_127  

作品:天界佛國

作者:張勇


文章標籤

CHAN 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尊貴 龍德嚴淨仁波切開示:因家庭中有家人生病,有的人感到特別痛苦、精神壓力特別大,但亦­有的人卻並無特別的感受。這中間無非是因果業報之道理。因過去生造過共業因緣,造業深­,痛苦的程度則深,反之亦然,分毫不差。因此現在不管是受到肉體上的、精神上的痛苦,­皆有前因,無需埋怨。

訂閱中華大悲法藏 Youtbe頻道: http://ppt.cc/YQ5E

心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泰國素有「黃袍佛國」的稱號,全國有90%以上的人口都信仰佛教。漫步城市中,映進眼簾的是巍峨的佛塔,紅頂的寺院,紅、綠、黃相間着的泰式魚脊形屋頂的廟宇,到處充滿了神秘的東方情調。每天早上,全城中香煙嫋嫋,鍾聲也悠悠,磬聲清脆而動聽,誦經之聲也不絕於耳。寺廟中的和尚、尼姑也在街上慢慢行走,逐家化緣,成了曼谷街頭的獨特的景觀。泰國攝影師WeerapongChaipuck現居曼谷,退休前曾是一名醫生。他旅行、拍照紀錄家鄉的美和風土人情。用鏡頭述說這個國度的神秘傳奇……

攝影師眼中的「黃袍佛國」 神秘瑰麗的傳奇_佛教頻道_大公網  


文章標籤

CHAN 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懂得體諒、恭敬、隨和,才能真正改變人生命運

尊貴 龍德嚴淨 仁波切開示: 佛經言: 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瞋心會障你的道,導致於修行道業無所成就。通常我執強大之人­,瞋心亦強,一旦遇緣境,則常容易激動、瞋妒,導致火燒功德林。面對自己的心性問題,­要下真功夫,懂得體諒、恭敬、隨和,才能真正改變人生命運。

 
訂閱中華大悲法藏 Youtbe頻道: http://ppt.cc/YQ5E

心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908071249618427531

200908071249618445812

200908071249618563078

200908071249618721218

200908071249618685000

200908071249619564390

200908071249619534687

200908071249619459843

200908071249619409156

200908071249619376000

200908071249619353406

200908071249619164906

200908071249619094609

200908071249618878031  


文章標籤

CHAN 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藉由文殊師利菩­薩的殊勝智慧加持,會讓行者的智慧,真正開顯出來

尊貴 龍德嚴淨 仁波切開示:若覺得智慧不夠,多持誦或憶念文殊師利菩薩的咒語,可以得到祂的殊勝加持­。很多受阿闍黎灌頂,將來要肩負弘法責任傳教的修行人,必定經過文殊師利菩薩的閉關。

因為人的智慧淺薄,雖有讀過佛學院,對經論非常的通達,但這樣來領導眾生,尚且不足,­因為佛法有很深奧的世間智、出世間智、出世間的上上智、空性般若智慧,藉由文殊師利菩­薩的殊勝智慧加持,會讓行者的智慧,真正開顯出來。

訂閱中華大悲法藏 Youtbe頻道: http://ppt.cc/YQ5E

 


心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清淨人間·佛教攝影特展”收錄的是中國佛教漢傳、藏傳、南傳三大語系優秀攝影作品150餘幅,分成吉祥如意、紮西德勒、南無斯德三個單元。攝影特展以“崇高與寧靜——和諧中的發展”為主題,涵蓋廣泛,立意深遠。南傳佛教中齋僧的壯觀場面、漢傳佛教中禮佛的撼人場面、藏傳佛教中辯經的宏大場面,讓人仿佛身臨其境,真切感受佛教生活的神聖與莊嚴。

200908071249608193968

跳法舞的小僧人

200908071249608153265

 刷僧房的四位小僧人

200908071249608278640

 朝聖途中 山頂站立的僧人

200908071249608299218

 背誦經文的小僧人

200908071249609086296

 朝聖路上

200908071249609196421

 心中的世界

200908101249866376684

 靈山之晨

200908101249866453106

 天燈祭佛

200908101249866843387

 澳門觀音 

200908101249867260246

文章標籤

CHAN 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龍德 上師開示的這個故事真的相當感人30年後回到家的主角,將父親送給他的書打開,看著從書中掉下的那張泛黃支票,錯愕和懊悔卻再也喚不回這30年的光陰,和已經死去的父親

[影片簡介] 龍德 上師說故事: 即將畢業的高中生,滿心希望父親送他一輛轎車當作畢業禮物。畢業­當天,父親卻是送給他一本勵志叢書,高中生極度失望之際,憤而離家長達三十年,直到父­親喪禮才回家。喪禮結束回到老家,拿起當年那本勵志叢書,翻開後如雷劈一般...。

 
訂閱中華大悲法藏 Youtbe頻道: http://ppt.cc/YQ5E

 


心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圓滿法見即解脫、聞即解脫、觸即解­脫、嘗即解脫

尊貴 龍德嚴淨 仁波切開示:偉大佛陀、蓮花生大士、及祖師大德皆有授記,大圓滿法,特別是無上瑜珈教­法,在末法惡世會廣為流傳,此法門即為殊勝,能讓有緣行者見即解脫、聞即解脫、觸即解­脫、嘗即解脫,故能聽聞此教法,應精進實修不懈怠,能聽聞一分鐘,即能有一分鐘的福報、智慧及了悟。

訂閱中華大悲法藏 Youtbe頻道: http://ppt.cc/YQ5E

 


心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龍德嚴淨仁波切開示:夫妻生活如「雙牛抬槓」,當工作完畢,卸下犁田工具,就要各自分­開;譬喻夫妻生活短短數十年,要懂得互相扶持、珍惜當下,彼此增益,鼓勵一同上求佛道­,不枉今生的夫妻因緣。

 
訂閱中華大悲法藏 Youtbe頻道: http://ppt.cc/YQ5E

心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8110601073840

 

20081106002741622

 

20081106012100829_s

 

20081105163452524  


文章標籤

CHAN 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項羽因過去殺害二十萬 被關在大陰山兩千年受無量罪行

龍德 上師說故事: 清朝〈祭妹文〉提到一位盧憲觀先生突然暴斃又還陽,當時他訴說因­過去生他是漢朝九江王英布,項羽因劉邦誣陷殺害義帝,玉皇大帝找他過去對質,後審理定­讞,又讓其還陽。他提及項羽因過去殺害二十萬,所以被關在大陰山兩千年受無量罪行。

 
訂閱中華大悲法藏 Youtbe頻道: http://ppt.cc/YQ5E

心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九華山 

九華山位於中國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境內,為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是地藏菩薩的道場。九華山山勢雄偉,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融為一體,有「東南第一山」之稱。


文章標籤

CHAN 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轉載至: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部落格 http://dabeifazang.blogspot.tw/

走上一條人生無悔之路

龍德上師說故事:當年玄奘大師之白馬載譽歸國,儘管十七年來牠與其他老馬一樣都在走路。但不一樣的是,牠駝回三藏經典,利益無數眾生。生命的意義價值,在於是否找到自己的本願、發菩提心,走上一條人生無悔之路。

 
訂閱中華大悲法藏 Youtbe頻道: http://ppt.cc/YQ5E
訂閱法藏youtube頻道  

心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真實地思惟辯證 努力實修 才會證悟
 
尊貴 龍德嚴淨仁波切開示: 修學佛法得到 上師佛法加持,目前最普遍的方式就是口耳相傳。除了獲得 上師口傳教法外,更需聽聞教授開示,並真實地思惟辯證,努力實修,才會證悟。如同密勒­日巴尊者起初修習大圓滿教法,因不重法思惟實修,被其大圓滿 上師趕走,之後才遇到其具緣的 上師,而後實修成就。
 


訂閱法藏youtube頻道訂閱中華大悲法藏Youtbe頻道: http://ppt.cc/YQ5E 


心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唐代名臣張巡的妾,向閰羅王控訴,張巡生前死守瞧陽城時,因斷糧而殺害自­己,將她的肉分給士兵充飢。而因張巡生前忠勇為國,功德福報深厚,故此事延遲到千年以後,他的妾才有資格向閻羅王控訴此殺生之仇。故此生受的逆境、不順皆為過去生造作,現­能有清安的福報可以學佛抵擋業力,應感謝佛恩。
 


訂閱中華大悲法藏Youtbe頻道: http://ppt.cc/YQ5E 


心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