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聖地秘境 (1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26073375_1379777512413_mthumb  
契迪龍寺位於清邁舊市街南端,創建於公元1411年。寺內有一座宏大的四方形佛塔,始建於1411年,以後數次增建,高達85.4米,寬45米。據說可遠望千里。公元1545年,清邁發生一次大地震和大風災,佛塔的尖頂一夜之間塌毀,露出塔內的金身佛像。清邁的領袖ChaoKawila於十九世紀時將城之柱置放於寺中以保佑清邁,而今天這已成了旅遊重點。契迪龍寺差不多是清邁古城中最大的寺廟,至少要半個小時以上都能逛完,除了四方佛塔外,其他建築也各有特色,可以細致觀賞……

26073383_1379777518645_mthumb

26073398_1379777528521_mthumb
大佛塔的南側有6個象頭雕像,其中5個是後來用水泥修復的,只有最右邊用磚頭砌成的是保持了原貌遺留下來的,可惜的是經過多年的風吹日曬雨淋,鼻子和耳朵都已損壞。圍繞著四方形佛塔走,在四方形佛塔的後面有兩座殿堂。在每座殿堂中間的玻璃櫥中端坐著身披迦裟的高僧的蠟像,目光炯炯,栩栩如生。在泰國,幾乎每個寺廟都有鐘,有大有小,形態基本差不多,許多遊客會從頭到尾搖著下面的鐘擺敲打一遍,類似於藏傳佛教的轉經筒。

26073370_1379777508137_mthumb  


文章標籤

CHAN 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8376470_8376470_1311062223812_mthumb  

薩迦寺位於日喀則地區薩迦縣政府所在地的重堆本波山下,海拔4316米。薩迦寺名中的「薩」藏語意為「土」,「迦」藏語意為「灰白色」,「薩迦」意即「灰白土」。因本波山腰有一片灰白色岩石,長年風化如土狀而得名。薩迦寺分為南、北兩寺,仲曲河橫貫於兩寺之間,北寺位於河北岸的本波山「灰白土」山岩下,南寺位於河南岸的平壩之上。

8376470_8376470_1311062222640_mthumb  

薩迦寺是藏傳佛教薩迦派的主寺,在中國青海省、甘肅省、四川省、雲南省、不丹、尼泊爾等地有分寺150座,僧侶一萬多人。薩迦王朝時期,此處曾是西藏的政治、軍事、文化中心,出現了薩迦班欽貢噶堅贊、八思巴等許多要人。薩迦寺在中國歷史、西藏歷史、藏傳佛教史上地位十分重要。該寺收藏的宗教、歷史、建築、雕塑等方面文物極其豐富,被譽為「第二敦煌」。

8376470_8376470_1311062226312_mthumb  

薩迦寺建在仲曲河兩岸,分別稱為「薩迦南寺」、「薩迦北寺」。全寺共有40多個建築單元,規模宏偉。1073年,貢卻傑布初建「薩迦闊布」,即薩迦北寺的前身,當時北寺規模很小,結構十分簡陋。貢嘎寧布對薩迦北寺的修建作出重要貢獻,創建了「拉章夏」作為修法之所,隨後修建了「古絨」 建築群,由護法神殿、塑像殿、藏書室組成。薩迦北寺的主要建築「烏孜寧瑪」大殿也是貢嘎寧布創建,經其子索南孜摩、扎巴堅贊等人擴建,後來又加金頂。元朝時,在該大殿西側又興建了一座八根柱子的配殿,俗稱「烏孜薩瑪殿」。後來歷代薩迦法王先後在山坡上擴建薩迦北寺,增建了不少建築,形成了逶迤重疊的薩迦北寺建築群。據傳說,薩迦北寺共有拉康(佛殿)、貢康(護法殿)、頗章(宮殿)、拉章(主持宅邸)等建築108座。八思巴被元朝中央政府封為「帝師」、統領西藏以後,薩迦北寺成了西藏地方政權機關的所在地。14世紀以後,由於宗教活動中心逐漸轉移至薩迦南寺,北寺不再有大規模建設,到近代更趨於冷落,1950年代已有許多建築坍塌,1960年代又受到人為破壞,大多數建築僅存殘垣斷壁,只有貢康努、拉章夏、仁欽崗等少數建築在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獲得修復。

8376470_8376470_1311062228218_mthumb
8376470_8376470_1311062231390_mthumb  
8376470_8376470_1311062234218_mthumb  
8376488_8376488_1311062304671_mthumb  
8376488_8376488_1311062328765_mthumb  
8376488_8376488_1311062331515_mthumb  

薩迦寺建築中的壁畫,內容涉及宗教、文化、歷史、社會生活等各個方面,主要是佛經、教義、歷史故事、神話傳說、昆氏史、薩迦史、山水、花卉、瑞獸、裝飾圖案等等。

薩迦寺收藏的唐卡有3000多幅,根據鑒定,宋朝、元朝、明朝時期的唐卡便有360多幅。其中《八思巴畫傳》最為珍貴,原套30軸,今藏25軸(流失5軸),此套唐卡描繪了八思巴一生的活動。

另外還有歷代薩迦法王、高僧、佛陀、佛母、菩薩、度母、護法神唐卡。可謂之最豐富的文化典藏起始處。

 

文章出處 維基百科

圖片出處 http://dp.pconline.com.cn/photo/2138781_16.html


文章標籤

CHAN 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wKgBm036svfEm_1dAAHodRczmbE00.groupinfo.w600  

藍毗尼位於尼泊爾西南部,距首都加德滿都約300公里,距離印度邊境不到公里。

這裡原為某古代國王夫人藍毗尼的花園,因此而得名。藍毗尼在十九世紀發掘出了阿育王石柱,這是古孔雀王朝的皇帝阿育王設立的,足以證明 佛陀釋迦牟尼誕生於此。

藍毗尼也在1997年被聯合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wKgBm036seOvji7sAAFFo_ESz2Y63.groupinfo.w600  

藍毗尼公園主要分花園聖地、寺院區、綠化區三部分,佔地面積約770公頃。
進入公園大門後購票而入,順著一條不寬的馬路正直走大約幾百米,就到了核心看點摩耶夫人祠。這是後人為了保護遺跡修建的一個巨大的頂部透光的方形建築,建築內是講經壇遺跡、菩提樹等遺跡,還有個大腳印,據說是佛陀釋迦牟尼踩的。建築旁邊是阿育王石柱,這根斷裂的石柱被水泥包裹著巍然屹立,來自世界各地的佛家弟子無不叩首膜拜,極其虔誠。

wKgBm036stes9WANAAH0uRUD2MU63.groupinfo.w600  

wKgBm036srS0JURzAAZQ8vOEcLY66.groupinfo.w600  

藍毗尼的氛圍給人即為殊勝的攝受,後來在與一位佛教界的朋友談及藍毗尼,他說的四個字頗有禪理,"佛在那裡"
公園裡有一顆巨大的菩提樹,清晨許多僧人盤腿打坐,口中念念有詞,想必是之上真經,有位僧人擺手示意我也坐下,我雙手合十閉幕凝思,可能是我六根未經的緣故,十幾分鐘後下身血脈阻滯,腿腳全麻,加上冬季寒霧瀰漫,不一會兒眉目結霜,瑟瑟發抖,雖然心向我佛,然而體力不支,只好作罷。

而薄霧中我在邊上站立了許久,眼前似乎見到了佛陀在菩提樹樹下證悟時的情景,看著看著雙目便模糊起來,用手一擦,淚已滿面。
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這樣,沒有任何緣由,我只覺得心裡突然變得寧靜、平和,這是種很舒服的感覺,吐故納新,五體通泰。冥冥中似乎是一種聲音在召喚,這是佛的聲音吧?於是,於是我把剩下的銀兩全都放在他們的缽盂之中。

wKgBm033s4LwtBTcAAIEwOzEQuE50.groupinfo.w600  

不管你是不是佛教徒,面對擁有世界上信徒最多的佛陀誕生地,當你進入藍毗尼花園後,你會有一種獨特的感受,這種感受異於世界上的任何地方,因為,佛在這裡,這就是藍毗尼。

 

圖文出處http://www.mafengwo.cn/i/703468.html


文章標籤

心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1120611341478  

虎穴寺(Taktshang Goemba)建於1692年,這是不丹最神聖的寺廟,坐落在Paro山谷中3000英尺高的懸崖壁上,被譽爲世界十大寺廟之一。

相傳蓮花生大師當年騎虎飛從西藏來到此地降妖服魔,見到此山奇異崢嶸,就在此山一座洞穴中閉關冥想了兩個月,離去時留下一只金剛杵,直到一千年後的17世紀這只金剛杵才被發現。後人在傳說中大師的冥想地修建了虎穴寺。

一場大火之後,寺廟損壞嚴重,又於1998年重建。由於重建時,許多建議是將原有的小徑翻修成柏油路以供更多的遊客及車子上山。但是不丹國王則持相反意見,不但保留原有的山路並堅持以前的人是如何攀爬上山,現在的人也一樣仿照前人,以傳統的方式爬上海拔三千多公尺的聖地。

6275092376_bf79bf4789_z  

虎穴寺是一個集風光與藝術於一體的寺廟。寺內每個建築都有一個陽台,可欣賞到優美的帕羅河谷風景。整個院落建築群由四個主殿堂和居住區域組成,它們大多依山據地而不規則地修建。遠望去,虎穴寺如同攀附在峭崖上的一隻壁虎。

2013102116492725921  

要進入供奉蓮花生大師和千手觀音佛像的主洞穴,需要通過一個狹窄的通道。在黑暗的洞穴中,閃爍著酥油燈,你可以看到踏在雌虎之上的蓮花生大師的怒形化身多吉卓洛,這便是當年蓮花生大師來此修行的描述。此外,這間佛堂中還藏有一幅優雅的千手觀音圖像以及數十個菩薩像。

 

文章來源http://www.gobudan.com/bhutan-attractions/taktshang-goemba.htm#1

照片來源http://blog.roodo.com/maobao/archives/17605403.html


文章標籤

CHAN 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4439069_91n  

緬甸佛教國家跟著在每個寺中的奇觀、傑作已經吸引遊客就在第一目光。

到東南亞緬甸國家遊客可以瞻仰在緬甸的四個大城市的幾乎20家寺(蒲甘城市、曼德勒城市、海霍城市、仰光城市)。緬甸的各寺都非常美麗豪華。特別不能不提到仰光大金寺緬甸佛教之心。

cq5dam.thumbnail.540.296  

被譽為是世界上最壯麗建築工程之一,緬甸的仰光大金寺讓遊客發楞由於它的古老寺的巍然壯觀之美。

用8690片金子、5450顆鑽石和2320顆紅寶石和藍寶石來裝飾。在塔頂有一塊偉大的碧玉。在塔頂用7.5公噸金子錘金和有一顆76k的鑽石。

全部寺都被錘金和用木頭和寶石裝飾。寺高108米,仰光大金寺署名為這裡還保留佛舍利、8根頭髮和指甲。早南方的門還留著佛的四個遺物包括頭髮、汗衫、和棍子。

寺的空間包括不同的64個佛塔,有祈禱安平、祈禱健康等等的地方。每個地方有12.000水杯子整齊地佈置,夜裡開燈亮堂堂的看起來挺瓏玲虛幻。聽說首先塔還沒錘金。

越南旅游景点3-300x200  越南旅游线路2-300x200  

 

資料來源http://www.dongnanyalvyouwang.com/yangguang-dajinsi-miandian-fojiao-zhixin/
圖片來源http://news.xinhuanet.com/air/2013-03/12/c_124439069_5.htm

 


文章標籤

CHAN 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8297003_28297003_1383541672933_mthumb  

噶丹松贊林,漢名「歸化寺」,是雲南省規模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也是康區有名的大寺院之一,還是川滇一帶的黃教中心,在整個藏區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被譽為“小布達拉宮”。

28297003_28297003_1383541664182_mthumb  

該寺依山而建,外形猶如一座古堡,集藏族造型藝術之大成,又有“藏族藝術博物館”之稱。是一座古鎮規模的古堡群建築。於公元1679年興建,公元1681年竣工。

28297003_28297003_1383541666182_mthumb  

“噶丹”表示傳承黃教祖師宗喀巴首建立之噶丹寺;“松贊”即指天界三神帝釋、猛利和婁宿遊所;“林”即“寺”。整個含可理解為:“一切顯密非一次修成,為使無垢之法源尖不斷地惠及眾生,使之圓滿,特建此寺”。

松贊林寺成為當地政教合一制度的最高機構,各地到北朝聖的信徒也是終年絡繹不絕,香火極盛。

28297003_28297003_1383541674831_mthumb  

28297003_28297003_1383541662182_mthumb

該寺將藏式與漢式建築特點結合於一體。該寺有6個主要建築,設有8個康村。該寺的大門位於山腳下,從大門到主殿共有146級石階梯。

主殿扎倉可容納1500名喇嘛念經。該殿藏有大量貝葉經,8米高的釋迦牟尼鎦金銅像位於繪有佛本生畫像的主龕中。該龕常年供奉著酥油燈。

該寺有兩座主殿:扎倉、吉康(供奉宗喀巴),此外還有若干小殿。周圍還有許多僧人的住房。主要建築均為藏式,並有金色的屋頂。其他建築多為漢式。

28297003_28297003_1383541668472_mthumb
從香格里拉縣的老城到該寺的路上,有「古城藏經堂」,以前該堂是紀念1930年路經此地的中國工農紅軍的紀念堂。該堂背後,過了馬路是龜山公園,公園內有一座龜山寺,可從此眺望縣城及其周邊。

沿長征路(一條南北走向、長達2公里,同其他道路交叉的路)繼續走到最南頭,是另一座寺院。穿過該路是一個花園以及一個亭子,再往北邊走是一座小山,有一座藏式窣堵坡。東西走向的團結街通往縣城南端的許多小寺院。

   

 

內容出處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D%BE%E8%B5%9E%E6%9E%97%E5%AF%BA

圖片出處http://dp.pconline.com.cn/photo/3199272_8.html


文章標籤

CHAN 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什麼1/3的台灣人不快樂,國民所得只有台灣1/20的小國不丹,土地貧瘠、環境惡劣,卻有97%的人說:我很滿足。「減」的生活哲學、不迷信經濟成長率、追求平等與平衡的理念,讓不丹超越世界大國,因快樂而偉大。

Bhutan    

當飛機穿破雲層,赫然,高低落差千多公尺的縱谷出現眼前,「嵌」在絕壁上的白色房子錯落山坡上,谷底是彩色拼布般的梯田,層層綿延。

不丹(Bhutan)到了!

這個被稱為「喜馬拉雅山下香格里拉」的地方,在一九八○年代對外開放前,幾乎是生人止步。直到三年前,全球六十四億人,一年只有○.○○○一%,約六千人,有機會親炙這塊神秘土地。

但在二○○五年,這神秘小國,卻成為全球各大媒體的目光焦點,從《紐約時報》、英國《經濟學人》雜誌、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到日本NHK,一年內超過兩百篇的報導。他們熱切的討論著同一件事:這個小國的施政主軸——「國家快樂力」(Gross National Happiness,GNH)。GNH成了二十一世紀先進國家眼中的「新」觀念,諷刺的是,不丹默默推動GNH逾三十年了。

根據英國萊斯特大學在去年七月所公布的研究「世界快樂地圖」(World Map of Happiness),不丹的快樂,在全球排名第八。不丹人均國民所得僅一千四百美元,卻比人均所得三萬一千五百美元的日本高出八十名,也比四萬一千八百美元的美國高出九名(編按:本文人均所得均為經CIA購買力平價調整。

 

x (1)  

這裡土壤貧瘠,地勢險峻 卻有九七%的人民表示「快樂」

不丹,街上沒有乞丐、遊民,暗巷沒有娼妓、毒梟。眼目所及,是如瑞士般的優美谷地,從城鎮到鄉間,這裡沒有超級豪宅,也看不到破爛不避風雨的房子。

首都廷布到處是可以上網連結世界的網路小店;偏僻的鄉間,農夫用手機開心的講著電話。一對無法生育的美國夫婦來到這裡,想收容孤兒,等了大半年無以如願,才驚訝的發現,不丹鮮有孤兒。

男女皆著國服,男性是一件式的裙裝,長度及膝,稱為幗(Gol),女性三件成套,長度及足踝,稱為旗拉(Kira)。當全球化力量讓各國地方特色難以保存,不丹人的獨特性卻強烈鮮明。

接受採訪時,無論生意人、大學生或勞動階層,有一句話反覆出現在口中:「我很滿足。」根據不丹人口普查局最新調查,九七%的人表示「快樂」。這是全世界最快樂的窮國,人均所得僅台灣二十分之一的山間小國。

 

x (7)  
這裡沒有人炫耀財富 國王皇宮甚至比許多民宅小

強調平等與平衡,讓不丹人對自己國家充滿自信,而不是像其他貧窮國家,視自己的文化為落後象徵,只想丟棄。

這些年,國王吉莫大力保存傳統建築與服飾。走在不丹的城鎮或鄉間,沒有違章建築,到處都是白牆與深色的不丹傳統木製櫺窗,即便外來的高檔旅館阿曼(Aman)集團都要符合政府規定。

「不管從外頭看、從裡頭望出去,每一扇窗都顯示了不丹的特色;而且,你很難從建築物去發現超級有錢人,因為大家都差不多。國王很重視平等。」當地的嚮導尼曼指出。包括,皇宮都反映同樣價值。

文章標籤

CHAN 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九華山 

九華山位於中國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境內,為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是地藏菩薩的道場。九華山山勢雄偉,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融為一體,有「東南第一山」之稱。


文章標籤

CHAN 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教聖地菩提伽耶:佛祖悟道成佛的地方 圖 國際頻道 新華網  

摩訶菩提寺位于印度比哈爾邦南部伽耶市近郊七公裏處的佛教聖地的菩提伽耶。是印度次大陸現存年代最久遠的寺廟之一,具有很高的歷史研究價值。摩訶菩提寺于200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該寺內有公元前500多年佛祖釋迦摩尼悟道成佛時所在的菩提樹,還有大覺塔(又稱大覺寺、大菩提寺、摩訶菩提僧伽耶),以及金剛座和阿育王時代的石欄等。

佛教聖地菩提伽耶:佛祖悟道成佛的地方 圖 國際頻道 新華網165

位于菩提樹北面的的大覺塔高達50米,雄偉壯觀,始建年代不詳。但唐朝和尚玄奘西遊印度時,對此塔及塔附近的其他遺跡都有詳細記載。

11654

十三世紀時,因害怕回教徒的摧殘,佛教徒將大塔掩埋,形成一土丘,湮沒數百年,直至一八八一年始由英國考古學者康林罕(A. Cunningham)重新掘出,舉世震驚,每年朝聖之佛教徒不計其數。


文章標籤

CHAN 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5032开封少林寺

少林寺塔林位於河南省登封市嵩山少林寺的西側,這裡是少林寺歷代德高望重的僧侶的墳墓。

 

5035开封少林寺

這些僧侶圓寂後,他們的骨灰(屍骨)被放入地宮,然後在上面造塔,塔的大小、高低和層數的多少是由僧侶們生前佛學造詣的深淺、威望高低和功德大小來決定的,但也有一些身骨塔和衣缽塔。少林寺塔林是中國佛教道場中現存規模最大、數量最多的塔群。

現存唐、宋、元、明、清時期的磚石墓塔240多座,整個塔林佔地約14000平方米。少林寺塔林是綜合研究中國古代磚石建築和雕刻藝術的寶庫。

5034开封少林寺

塔林有現存有從唐代貞元七年(791年)至清代嘉慶八年(1803年)的磚石墓塔共243座。其中唐代塔有2座、宋代塔3有座、金代塔有6座、元代塔有40座、明代塔有138座、清代塔有10座。塔的層級一般是一到七級,但必須是其中的奇數。其高度都低於15米,每座塔基本都有塔銘和題記。塔的造型有四角、六角、柱體、錐體、直線形、拋物線形、瓶形、圓形以及獨石雕刻等,其中以唐貞元七年的「法玩塔」、宋宣和三年(1121年)的「普通塔」、金正隆二年(1157年)的「西堂塔」、元初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的「中林塔」、明萬曆八年(1580年)的「坦然塔」和清康熙五年(1666年)的「彼岸塔」是塔林中最具代表性的塔。5038开封少林寺a  
(文字內容源自維基)


文章標籤

CHAN 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教圣地五台山”牌坊·冬雪

五台山位於中國山西省東北部忻州市五台縣東北隅,位居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稱為「金五台」,為文殊菩薩道場

五台山显通寺(明、清时期建筑)  

五台山並非一座山,它是座落於「華北屋脊」之上的一系列山峰群,景區總面積達2837平方公里,最高海拔3058米。

 

五台山大文殊殿

五座山峰(東台望海峰、南台錦繡峰、中台翠岩峰、西台掛月峰、北台葉斗峰)環抱整片區域,頂無林木而平坦寬闊,猶如壘土之台,故而得名。

 五台山塔院寺建筑·大藏经阁

五台山是中國唯一一個漢傳佛教及藏傳佛教交相輝映的佛教道場,因此民族在此和諧共處。

五台山显通寺之铜塔“贴金”

五台山據傳擁有寺廟128座,現存寺院共47處,台內39處,台外8處,其中多敕建寺院,多朝皇帝前來參拜。著名的有:顯通寺塔院寺菩薩頂南山寺黛螺頂廣濟寺萬佛閣等。

五台山风光远瞰大白塔

 2009626日在西班牙塞維亞舉行的第33屆世界遺產大會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五台山塔院寺建筑·晨雾

五台山氣候寒冷,又被稱做「清涼山」。

五台山塔院寺建筑屋顶炊烟·晨光

全年平均氣溫為零下4度,78月最熱,分別為9.5度和8.5度,1月份最冷,平均氣溫零下18.8度。台懷地區比台頂早1個月入春,遲1個月入秋,溫差相差6度左右,全年平均氣溫23度,最低氣溫零下30度,最高氣溫為30度。台懷地區夏季空中雲層較近,濕度大,常有雨水。

五台山殊像寺文殊菩萨


文章標籤

CHAN 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峨眉山位於四川盆地西南緣。有山峰相對如蛾眉,故名。包括大峨眉、二峨眉、三峨眉、四峨眉。峨眉山主峰萬佛頂海拔3079.3米。

1234  

相傳佛教於西元1世紀傳入峨眉山,漢末佛家便在峨眉山建立寺廟。他們把峨眉山作為普賢菩薩的道場,傳說峨眉是普賢菩薩顯靈和講經說法之所。普賢菩薩名聲遠播,廣有信眾,菩薩因山而興盛,山因菩薩而揚名。

215  

峨眉山有豐富的佛教文化遺產,成就了許多高僧大德,使峨眉山逐步成為中國乃至世界影響深遠的佛教聖地。峨眉山佛教屬於大乘佛教,佛教音樂豐富多彩,獨樹一幟。

9845  

全山共有僧尼約300人,寺廟近30座,其中著名的有報國寺、伏虎寺、清音閣、洪椿坪、仙峰寺、洗象池、金頂華藏寺、萬年寺八大寺廟。尼眾修行的寺院有伏虎寺、雷音寺、善覺寺、純陽殿、神水閣。寺廟中的佛教造像有泥塑、木雕、玉刻、銅澆、鐵鑄、瓷制、脫紗等,造型生動,工藝精湛。如萬年寺的銅鑄“普賢騎象”,重達62噸,高7.85米,為宋朝時鑄造,已有上千年歷史,堪稱山中一絕,為國家一級保護文物。阿彌陀佛銅像,三身佛銅像,報國寺內的脫紗七佛等,均為珍貴的佛教造像。此外古貝葉經、華嚴銅塔、聖積晚鐘、金頂銅碑、普賢金印,均為珍貴的佛教文物。


文章標籤

CHAN 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雲岡石窟位於中國山西省大同市城西約16公里的武州(周)山南麓、武州川的北岸,地理位置為東經113º20’,北緯40º04’。石窟依山開鑿,規模恢弘、氣勢雄渾,東西綿延約1公里,窟區自東而西依自然山勢分為東、中、西三區。

云冈石窟第20窟露天大佛  

現存主要洞窟45個,附屬洞窟209個,雕刻面積達18000餘平方米。造像最高為17米,最小為2釐米,佛龕約計1100多個,大小造像51000餘尊。

 云冈石窟 02 

雲岡石窟距今已有1500年的歷史,是佛教藝術東傳中國後,第一次由一個民族用一個朝代雕作而成皇家風範的佛教藝術寶庫,是西元5世紀中西文化融合的歷史豐碑。

云冈石窟 08

19613月被國務院公佈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075月成為國家首批5A級旅遊景區。

 云冈石窟 06

雲岡石窟原名武州(周)山石窟寺,明代改稱雲岡石窟。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水經注·灅水》記載:武州川水又東南流,水側有石,祗洹舍並諸窟室,比丘尼所居也。其水又東轉逕靈岩南,鑿石開山,因岩結構,真容巨壯,世法所稀,山堂水殿,煙寺相望,林淵錦鏡,綴目新眺。作為北魏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時期的大型石窟寺文化遺存,是從北魏文成帝複法啟開鑿之始,到北魏正光年間終結,大致歷經了近70年之久,石窟藝術內容豐富,雕飾精美,是當時統治北中國的北魏皇室集中全國技藝和人力、物力所雕鑿,是由一代代、一批批的能工巧匠創造出的一座佛國聖殿,是新疆以東最早出現的大型石窟群,它以壯麗的典型皇家風範造像而異於其他早期石窟,展現的佛教文化藝術涉及到歷史、建築、音樂等多方面內容。它是東方石雕藝術的精魂,也是中西文化融合的典範,亦代表著西元5-6世紀佛教藝術的最高成就,在中國乃至世界藝術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並稱為中國三大石窟,亦與印度阿旃陀石窟、阿富汗巴米揚石窟並稱為世界三大石雕藝術寶庫。
云岗石窟夕照 02

雲岡石窟佛教藝術按石窟形制、造像內容和樣式的發展,可分為早期、中期、晚期三個階段。

 云冈石窟第3窟后室主佛

歷史和發展

北魏

雲岡石窟的開鑿從文成帝和平初(460年)起,一直延續至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年)止,前後60多年。此後的東魏、北齊、隋及初唐,平城改為雲中郡恒安鎮治。

唐代

據金皇統七年(1147年)曹衍撰《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記》載:"貞觀十五年(641年),守臣重建";唐慧祥撰《古清涼傳》卷上(古今勝跡三)記載,當時有一位元儼禪師"每在恒安修理孝文石窟故像……以鹹亨四年(673年)終於石室"。初唐以後,平城呈現蕭條景象,雲岡石窟的建設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未有大項工程。

遼金

文章標籤

CHAN 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悬空寺(灯光夜景)  

懸空寺位於山西省渾源縣,距大同市約65公里。位於恆山金龍峽西側翠屏峰的峭壁間,素有「懸空寺,半天高,三根馬尾空中吊」的俚語,以如臨深淵的險峻而著稱。建成於1400年前北魏後期,是中國僅存的三教合一的獨特寺廟。懸空寺原來叫「玄空閣」,「玄」取自於中國傳統宗教道教教理,「空」則來源於佛教的教理,後來改名為「懸空寺」,是因為整座寺院就像懸掛在懸崖之上,在漢語中,「懸」與「玄」同音,因此得名。

曾入選《時代周刊Time》世界十大不穩定建築。值得注意的是,和流行大眾所持的錯誤看法不同的是:懸空寺下面的可見木樁並不承重,某些木樁甚至完全不承擔重量,而建築物的承重是深入岩壁的木柱完成的。所謂的不穩定是由於懸空寺整體建築物是由非常高超的木匠技巧完成的,如發生地震,卯榫雖會劇烈移動但是會保證整體建築物的完整性,其建築強度是非常高的。考古學家與建築專家至今無法解開古人究竟如何在距離地面60多米的懸壁上,打造整個建築物都懸在半空中,歷經一千五年的地震、雨水、山崩仍屹立不搖,也因此為這座寺廟添上了更多的神祕色彩。

 懸空寺1

歷史

始建於北魏太和15年(公元491年)。
唐開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白遊覽懸空寺後,在岩壁上書寫了「壯觀」二字。
明崇禎六年(1633年),旅行家徐霞客曾游懸空寺,並在《徐霞客遊記》中有生動的描寫;「西崖之半,層樓高懸,曲榭斜倚,望之如蜃吐重台者,懸空寺也。五台北壑,亦有懸空寺,擬此未能具體。仰之神飛,鼓勇獨登、入則樓閣高下,檻路屆曲,崖既矗削,為天下巨觀。而寺之點綴,兼能盡勝,依岩結構,而不為岩石累者僅此。而增寮位置適序,凡客坐禪龕,明窗暖榻,尋丈之間,肅然中雅。」
現存建築是明清兩代修繕的遺物。1957年懸空寺被列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列入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悬空寺 02

面對恒山,背倚翠屏;上載危岩,下臨深谷;鑿石為基,就岩起屋;結構驚險,造型奇特。

懸空寺建造在渾源懸城城南五公里處的金龍峽內西岩峭壁上。金龍峽是進入恆山前的第一座高山險峰,它的山勢仿若一口掛於天空的巨大的鍋,中間較為凹陷,故此懸空寺恰好就建在「鍋底」。此北魏晚期的古建築呈「一院兩樓」般布局,樓閣殿宇40間。南北兩座雄偉的三檐歇山頂高樓好似凌空相望,懸掛在刀劈般的懸崖峭壁上,三面的環廊合抱,六座殿閣相互交叉,棧道飛架,各個相連,高低錯落。全寺初看去只有十幾根大約碗口粗的木柱支撐,最高處距地面50來米。其中的力學原理是半插橫樑為基礎,藉助岩石的托扶,迴廊欄杆、上下樑柱左右緊密相連形成了一整個木質框架式結構,也增加了抗震度。整個建築似危而安,令人叫絕不已,徐霞客曾嘆其「天下奇觀」。

懸空寺所在的山谷,古時為南上五台、北去大同的交通要塞,在此建寺,大概是為了方便來往的信徒進香。但從自然環境來說,渾河河水從寺前流過,常會河水泛濫,平地建寺不能長久,也有傳說鎮壓谷底金龍妖怪,於是修建此寺。
寺內塑像很多,其中以三聖殿內的泥塑最為形體豐滿、神采動人,具有唐、明遺韻。而佛、道、儒三教共居一室的奇景,耐人尋味,也真乃中國宗教史上一大佳話。
懸空寺以西為正,寺門南開。進入鐘樓攀梯而上,二層佛堂左貢太乙真人,即古代道教的北極神;中間是三佛閣,即大雄寶殿,內貢毗盧遮那佛、阿彌陀佛和釋迦牟尼佛;右貢三國蜀將關羽。
沿曲廊前行就是南樓,南一層為純陽宮,內供道教呂洞賓;南二層為三官殿,內貢賜福於人間的天官,郝罪於人間的地官和為民解厄的水官。三層為雷音殿,是座佛堂。踏上棧道,探頭向外望去,可看到支撐棧道的立木和橫木,這些橫木叫「鐵扁擔」,使用當地特產鐵杉木加工而成,據說這些木樑用桐油浸過,不怕蟻咬且防腐。經棧道可到北樓,北樓有三層,底層是五佛殿,中層是觀音殿,上層為三教殿,內貢佛教釋迦摩尼,儒教孔子和道教老子神像。三教始祖同殿受貢,在宗教史上實屬罕見。


驚喜迷宮之感

進寺後,有樓梯可攀登上樓,這裏並不顯得多麼驚險,但當你在樓上,沿著緊貼在崖壁的通道,由南往北走,通過一條棧道,走到北邊的那座三層三簷的樓閣時,就會發現這裏地勢已相當高。往上望,上載危岩;往下看,下臨深谷,腳下的樓板又有晃動的感覺,真是驚心動魄,驚險之至。建在崖壁上的殿堂進深都較小,殿內的塑像形體也相對縮小,但比例適度,表情豐富,很有藝術價值。寺中共有殿堂40餘處,都是木結構,其位置部署,對稱中有變化,分散中有聯絡。遊人們在廊欄間行走,如如迷宮,甚至會找不到出路。這正是其建築構思的一個特色,既不呆板,又不零亂,給人以曲折玄妙之感。

 

文章標籤

CHAN 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